|再次霸屏央视!随州这些“国宝级”文物讲述惊世传奇( 三 )



随州市博物馆藏叶家山出土青铜器上独特的蓝锈 。 动脉影摄
从叶家山墓地展区 , 到曾侯乙墓展区 , 再到擂鼓墩二号墓展区 , 一件件文物诉说着曾国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 。 考古研究发现 , 有确切名号的曾侯共11位 , 从曾侯谏、曾侯犺到曾侯乙、曾侯丙 。 在春秋争霸中 , 随着楚国势力日益壮大 , 曾国采取了与楚联姻、结盟等外交策略 。 春秋中期的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墓出土编钟19件 , 铭文记载芈加为楚王侯之女 , 嫁给曾侯宝不久 , 曾侯宝英年早逝 。 芈加勇挑重担 , 治国保疆 , 政绩卓著 。 战国早期 , 曾国在与楚国的对峙中不落下风 , 曾侯乙时期国力达到鼎盛 。 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1万余件(套) , 其中兵器4777件 , 戈、戟、矛、盾、弓、镞等应有尽有 , 曾国的军事实力不言而喻 。 而1981年在曾侯乙墓以西102米发现的擂鼓墩二号墓 , 年代为战国中期 , 虽然时间更晚 , 铜器铸造技艺却比曾侯乙时期粗糙得多 , 显示出曾国的衰颓之势 。 擂鼓墩十三号墓和六号墓 , 时代介于战国中晚期之间 。
匠心令人称奇
曾国虽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 但所留下的艺术瑰宝却惊艳了世界 。 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双音65件编钟 , 铸造精美 , 十二律俱全 。 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36件编钟 , 与曾侯乙编钟音律互补、珠联璧合 , 堪称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 。 两套乐钟(镈钟除外)合计100件 , 可分可合 , 是一个完整、宏伟的编钟系列 。
|再次霸屏央视!随州这些“国宝级”文物讲述惊世传奇
本文图片

战国时期擂鼓墩二号墓编钟 。 (随州市博物馆供图)
擂鼓墩二号墓编钟又称“神人操蛇兽面纹甬钟” , 为随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出土时以大钟套小钟的方式摆放 , 没有钟架 。 整套编钟低音浑厚 , 中音圆润 , 高音清脆悦耳 , 可以旋宫转调 , 演奏许多中外名曲 , 和现代钢琴一样具备世界通用的C大调 。 钢琴的历史只有300年左右 , 编钟的历史却有2400多年 , 中国古人的音乐智慧令世界惊叹 。 古代工匠在青铜食器上的巧思也令人称奇 。 随州市博物馆展出的膫君甗 , 是楚国膫君送给曾侯丙的礼物 。 膫君甗由圆形的甑和三足分立的鬲上下两部分组成 , 是一件蒸煮食物的器具 。 它的精妙之处在于 , 甑口沿下镂空了10个对称气孔 , 当甑内的水蒸气达到一定密度 , 气体就会向下方散发 , 与现代高压锅原理相似 。 兽形座铜熏灯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 铜熏灯由怪兽形灯座、灯盏和香熏罩三部分组成 。 怪兽腹空 , 用以盛油 , 背部以链连接盖子 , 兽额宽平 , 直立一灯盏 , 尾部后卷 , 直立一香熏罩 。 此器兼具油灯与香熏功能 , 为同时代出土文物所罕见 , 既实用又环保 。 曾国已灭 , 随地长存 。 在“炎帝神农故里”展区 , 可以追溯比曾国更古老的过去;在“汉风唐韵”展区 , 可以看到汉唐盛世随州的繁华和进步 。
随州博物馆创建于1978年 , 与曾侯乙编钟出土时间同年 。 2020年12月 , 随州市博物馆成功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 , 实现了随州文博人多年的夙愿 , 填补了随州市一级博物馆的空白 。
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领域的“金字招牌” 。 根据国家文物局规定 , 博物馆评估定级是从博物馆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的综合评价 , 从高到低划分为三个等级 , 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最高等级 。 那么在随州博物馆 , 除了以上宝物之外 , 还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珍贵文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