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舜
作者:《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1月7日 第6版)
本文图片
中国饮食文化展(图源:国家博物馆)
民以食为天 。 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期推出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 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 在日常饮食中 , 我们能看到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 , 也能品味到中国人的生活理想与政治智慧 。
汉字暗藏着中外饮食交流的密码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 , 文明交流互鉴的戏剧每天都在上演 , 我们难以准确说出这场戏剧究竟何时开演 , 当各位读者加入其中时 , 它已持续演出了好几千年 。
正如我们每天需要饮食一样 , 我们每天都要使用汉字 。 汉字隐藏了一些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信息 。 早在新石器时代 , 我国已经形成“南稻北粟”的饮食格局 , 稻、粟都起源于中国 , 考古学家在浙江金华上山遗址发现了距今一万年的碳化稻粒 , 在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发现了距今九千年到一万年的碳化粟粒 。 南方食用稻米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 而北方的主食却经过了一次重要的改变 。
小麦 , 这种原产于两河流域的粮食作物逐步取代了粟在北方的地位 。 至迟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 我国已开始种植小麦 。 小麦从域外而来的信息 , 巧妙保留在汉字中 。 甲骨文中的“来”字是小麦的样子 , 中间是笔直的麦秆 , 底下的三笔代表根系 , 对称的两个折笔代表麦叶 , 有的字形还会将麦穗表现出来 。 小麦的叶片是向上长出来后再弯垂下来 , 与水稻不同 。 《诗经》中有一篇歌颂周人祖先后稷伟大成就的诗 , 其中有一句“贻我来牟” , 即后稷教会百姓种植小麦和大麦 , 来为小麦、牟为大麦 。 甲骨文中的“麦”字是在“来”字下加了一个倒写的“止”字 , 它表示从外而来 。 因此 , 来本是麦 , 麦本是来 , 两个字很早就互换使用 , 约定俗成 , 不再变更 。
本文图片
左图:甲骨文中的“来”是小麦的样子 。右图:东汉庖厨陶俑 , 案板上可见多种肉食 , 现藏成都博物馆 。 (资料图片)
小麦直接吃口感不如粟 , 因此人们将小麦加工成面粉 , 再制成各种各样的面食 , “南稻北麦”的饮食格局由此形成 。 有了主食 , 还要有肉、蔬才圆满 , 五谷丰登的祈愿之后 , 总会有六畜兴旺这样一句 。 六畜一般指马、牛、羊、猪、狗、鸡 , 是古人摄取肉食的主要来源 , 中国是最早驯化猪、狗、鸡的地方 , 马、牛、羊则是从域外而来 。
羊这种动物 , 不仅提供肉食 , 而且被中国人赋予了许多美好的意义 。 《说文解字》解释羊的时候 , 说“羊 , 祥也”;解释美字的时候 , 说“美 , 甘也 , 从羊从大” , 还不忘提醒读者“美与善同意” , 由此引出了“羊大为美”这一中国美学史上热烈讨论过的话题 。 汉字中还有一个“羹”字 , 拆开看该字 , 上半部分是“羔” , 下半部分是“美” , 也许古人认为羔羊肉煮成的羊羹味道最为鲜美才制成了这个字 。
先秦时代 , 羹可以指烧肉、带汁肉、纯肉汁 , 也可以指用荤素原料单独或混合烧成的浓汤 。 羹食在古人的饮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 一碗羊羹的力量有时超越了美味 。 《战国策·中山策》记载 , 中山国君宴请宾客 , 大夫司马子期受邀前往 , 由于当场准备的羊羹不够 , 司马子期没有品尝到自己喜欢的美食 , 竟然一怒之下投奔了楚国 , 引导楚国灭了中山国 。 中山国君逃走时 , 身后总有两个持戈的人跟着 , 他感到疑惑不解 , 询问二人的来历 , 原来他们的父亲在将要饿死时曾得到国君的施舍 ,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饭菜 , 却救活了一条命 , 父亲命二人跟随国君 , 以生命护卫其安全 。 中山国君听罢 , 不由长叹:“吾以一杯羊羹亡国 , 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 ”
- 秦娥#世间五味俱全,可我只想要你一个人给的甜
- 科幻|五味情感进入文学,折射出人生的宏光
- 调和漆|“漆”乐无穷,“画”中有话——记旌德漆画的前世今生
- 配色|?色彩搭配不协调?很突兀?掌握色彩调和技巧
- 原神|原神:钓鱼系统十分枯燥?月中王国的出现,完美调和了所有的问题
- 可凡倾听——五味有情|《可凡倾听——五味有情》:收录钟南山、马伯庸等名人访谈25篇
- 一箭|花荣一箭射去 林冲心花怒放吴用不动声色宋江心中却打翻了五味瓶
- 996|穿西装套装显气质的关键,在于整体配色的调和,秒变职场魅力女神
- 五马街|五马街上五味和
- 楷楷|错换人生熊磊带楷楷与杜新枝团聚,天真孩子令无数网友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