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神曲》遇见《山海经》( 二 )


走出“饕餮层” , 进入马里内拉·塞纳托雷的《攀登星辰》装置 , 三个形似舞蹈中的人的石膏雕塑立在黑暗中 , 等待一段段不同寓意形状的文字被投影在其上 。 这件作品的灵感也是来自《神曲》地狱篇 , 关于但丁遇到的一个万恶不赦之人万尼·符契 , 他针对但丁的党派无恶不作 , 还是一个偷窃圣物并栽赃他人的小人 , 甚至在但丁面前亵渎上帝 , 他在书中会一直经历蛇的咬噬 。 而在《攀登星辰》中 , 艺术家改写了此人的命运 , 让他也获得了救赎 。
玛塔·罗伯蒂的《异世界动物寓言集》是一个八屏屏风装置 , 非常巧妙地在石墨复写纸上描绘了《神曲》中的动物 , 这些动物以不同的形态出现:有的是真实的 , 有的是用来描述被诅咒、被净化和被祝福的灵魂的相似之物 , 最后是动物和人混杂的神话生物 。 仔细观看每一屏的画面 , 你可以认出但丁在幻游中遇到的动物 , 比如鸟身人头的女妖哈尔比 。 薄薄的透光复写纸随空气微微颤动 , 在LED灯的晕染下 , 展开一个异世界 。
对面的西尔维娅·坎波雷西的《隐藏的学说》则没有那么好理解 , 它包括一个艺术家书和一套照片装置 。 作品是对《神曲》解读的再解读 , 灵感来源于法国哲学家雷内·格农的著作《但丁的隐微论》 。 作品探讨《神曲》中出现的数字隐藏的含义 , 比如数字3和9 , 艺术家创作了图画和照片 , 也对一些特别符号进行加工 。 除此之外 , 22张图片也包含催眠桥、法式轮盘赌、通古斯爆炸遗留现场等图像元素 , 让解读更加隐秘 。 一直以来对但丁作品隐喻含义的研究不乏其人 , 雷内·格农和艺术家本人也在其中 。
《神曲》篇章的最后是里昂·康蒂尼的《净界山》 , 一堆碎石瓦砾推出一个上升同心圆式圆形山包 , 在顶上长出了绿色植物 。 这个装置作品对应了《神曲》里赎罪山的形象 , 同时也对应欧洲二战后由建筑废料所建造的公共绿色空间 , 含有转变和净化的寓意 。
自此展览的第一部分就结束了 , 这五件作品体现了当代艺术手法的丰富性 , 从文学中得来的灵感并非简单的图示 , 而是每个艺术家寻找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切入点进行了自己领域的延伸 , 包含视觉和空间使用 , 作品寓意的领会很大部分仰赖于对原著的了解 , 以及对西方文化的熟悉度 。
而接下来的《山海经》篇章似乎塑造了一个整体亦仙亦幻的世界 , 以占据整面墙的邵译农《天上人间》系列绘画开始 , 一下场景转换进入一个充满祥云、生灵、山川、河流、亭台楼阁的故事空间 。 正如参展艺术家彭薇作品标题所示 , 《我们都需要故事》 , 《山海经》的系列把我们抛入一个故事环境里 , 体验似乎根植于骨子中的想象传统 。
《山海经》的想象路径
《山海经》与《神曲》不同 , 它并没有明确的作者 , 也没有主人公 , 而是上古先民对自己经行世界的一次百科全书式的记述 , 以其展现世界图景的丰沛想象力 , 被袁珂先生誉为“吾国古籍 , 瑰伟瑰奇之最者” 。 它包含十八卷 , 其中《山经》五卷 , 《海经》八卷 , 《大荒经》四卷 , 《海内经》一卷 , 除神话传说外 , 还涉及地理、天文、历史、宗教、民俗、气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学、民族学……无数的中国艺术家从《山海经》的描述中汲取过养分 。
七位中国艺术家:柴一茗、彭薇、邱岸雄、邵译农、孙逊、邬建安、吴俊勇 , 他们各自从上古文明和神话、历史的养分出发 , 将头脑和身体里本能的远古情景跨越今日 , 用结合当代手法的图像再现 , 你不仅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能量 , 也可以体会到一些文化原型如何在今天经过杂糅演变 , 成为艺术家个性化的语言 , 而这种语言又是如何统一到一种诗意的氛围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