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浅谈明末民族英雄张煌言诗歌的特点,以诗写史,展现坚定抗清立场( 三 )


诗歌&浅谈明末民族英雄张煌言诗歌的特点,以诗写史,展现坚定抗清立场
文章插图

三:用典无形,浑化无迹
煌言诗中多运用历史典故,化用诗句,不仅不显得突兀,生搬硬套,反而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非常契合.
且又将历史与现实对照,抚今追昔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也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煌言善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熔铸到自己的诗句中,用典自喻寄托自己的情思,以《被执过故里》为例:
苏卿仗汉节,十九岁华迁。管宁客辽东,亦阅十九年。还朝千古事,归国一身全。余独生不辰,家国两荒烟。飘零近廿载。仰止愧前贤。
诗人借用历史上,苏武被俘在匈奴牧羊,汉末管宁避居辽东,都是十九年,自己从顺治三年从驾南明鲁王到康熙三年被清兵所执也亦十九年,不同的是苏武、管宁最终都是全身而归,而自己回归故里时却成了阶下囚。
诗人在诗中既有对自己“生不辰”的感叹,对不能恢复故土,对“前贤”故里的愧念,更是借前贤勉励自己要不屈大义,不苟活于人间。
煌言也善于化用诗句,将前人的诗句意蕴融人自己的诗中,信手拈来,浑化无迹。
《白燕,次友人韵》“羽毛自爱天然种,不傍寻常王、谢飞。”化用唐刘禹锡《乌衣 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浮踪同含山感赋》中“天涯知己在”化用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如比邻”。
“犹自叹零丁”化用文天祥 《过零丁洋》中“零丁洋里叹零丁”。
《春江花月夜值微雨限韵》中“暗香疏影更相宜”化用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诸如此类诗句虽为化用,但并无模拟造成的呆板陈腐,读来含蓄有致,贴切自然。
四:意象丰富,质朴内敛
煌言诗中多种意象反复出现,例如剑、梦、客等,流露出风云变幻之际,爱国志士波动不平的内心狂潮。
全祖望辑云,煌言少“扛鼎击剑,日夜不息”。而日后从军,无论是提师北伐,亦或是避虏南征,剑都不离其左右。
剑不仅是煌言克敌的兵械,更是其忠贞爱国之心,匡时济世之愿的寄托。
因此,煌言诗中不仅有“雄剑携来空顾影”, “孤剑苍茫十载余”孤立无援的哀叹,也有“安得一剑扫天狼”,“话到英雄看长剑”,“剑气终当开日月”慷慨纵横的英雄豪气。
更有“正为君恩留一剑”,“一寸丹心三尺剑”忠君爱国的热血忠肝。
“梦”意象在煌言诗中也是层出不穷,既有以“梦”入题的《梦内》,又有以“梦”入诗的 《三过沙关》《杂感》。
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试看《忆西湖》:“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高坟武穆连忠肃,参得新坟一座无。”
诗歌&浅谈明末民族英雄张煌言诗歌的特点,以诗写史,展现坚定抗清立场
文章插图

诗人先虚写梦中游西子湖,继而回到现实中:西子湖边葬有当年的抗金名将岳飞和抗击瓦刺入侵的于谦,诗人敬仰这两位先贤,鼓舞自己抗击外族侵略,希望也能葬在西子湖边,诗作在虚虚实实中实现了梦与现实的统一。
“客”也是煌言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意象,本身充满了漂泊不定,流离之感,与煌言经历非常契合。
“稳载客愁愁千斛”,“客愁似泻广陵潮”,“孤屿苍凉沁客心”,这句诗,句句愁,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抗清道路上的凄凉和孤苦飘零。
煌言诗中“孤”字运用很普遍,孤城、孤岛、孤洲、孤胆、孤燕、孤鸿、孤雁、孤鹤、孤竹、孤影、孤军、孤忠、孤掌、孤踪、孤舟、孤情、孤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