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经典对联,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对得精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对联。众所周知,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一左一右,对应的是《周易》中的“阴阳”,春节将至,家家户户会在门上贴春联,春联便是对联的其中一种形式。
对联最早是被写在桃木上的,因此也被称为“桃符”,在民间传说中,对联与桃符具有避邪避讳的功效,除此之外,对联也是古人的精神寄托,古人还给对联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对对子”
挽联$经典对联,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对得精妙
文章插图
对对子在古人的生活中,应用频繁,除了春联,例如结婚、开业、祈福、庆典等礼仪活动上,都能见到对联的踪影,这些对联,不仅仅能够欣赏文字书法,句中意境,同时能够让人体会到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精神。
当然,在一些丧葬上,也能够见到对联的踪影,被称为挽联,这些对联寄托了人们对于逝者的哀思。
关于古人的对联,无论是对联本身,还是写对联的人,都存在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晚清四大重臣之一的曾国藩,其毕生就有一个嗜好,喜欢为人题挽联。
礼尚往来,曾国藩逝世,其葬礼上也收到了千余幅挽联,在众多挽联中,有两幅是写得极妙,传唱百年的,它们分别出自李鸿章和左宗棠之手。
李鸿章写给曾国藩的挽联如下:上联——“师事三十年,火尽薪传,筑室忝为门生长。”,下联——“威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左宗棠所题的挽联:上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下联——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你觉得李鸿章和左宗棠所写的挽联,谁的水平更胜一筹呢?
挽联$经典对联,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对得精妙
文章插图
当然,中华大地,人杰地灵,关于对联和写对联的人,典故很多,例如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纪晓岚与乾隆皇帝等,彼此之间都对过一些有趣的对联。
古往今来,出现的千古绝对很多,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则对联,上联为:“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
古人的娱乐活动并不多,聚会时吟诗作对是必不可少的。据说这则上联,是古代一群文人墨客,在聚会时所提出的。
这则上联一出,众人开始冥思苦想。
对联虽然没有诗歌般讲究音律和平仄,但是对联难度不亚于诗词,毕竟对联的形式有诸多的限制,仔细来看这则上联,确实有难度,首先,它是对联中的数字联。
挽联$经典对联,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对得精妙
文章插图
除了数字联、还有叠字联、应景联、回文联、谐音联等等。
其次,这则对联还是个叠字联,“一”、“二”、“三”对应了“日”、“昌”、“晶”,一二三是递增,日昌晶是叠加,存在着增长的逻辑关系,表达了欣欣向荣的意境。
很快,与会者中,有一位书生,吟出了一则下联,这下联道:“七人是化,八人是仈,九人是仇”。
原本出上联的人,听了这则下联摇了摇头。紧接着,又有人出了一则下联,道:“一木成木,二木成林,三木成森”
众人听了这则下联,拍手称快。剩下没对出下联的人,罚酒一杯。
挽联$经典对联,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对得精妙
文章插图
为何说“七人是化,八人是仈,九人是仇”不如“一木成木,二木成林,三木成森”?
一来前者并没有逻辑性,为何七人就是“化”,九人就是“仇”呢?难道人多了就成仇?显然说不通。
【 挽联$经典对联,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对得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