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再冰$梁思成逝世50周年之际,女儿梁再冰出书深情忆父母( 三 )


文章插图

1935年,梁思成、林徽因与费慰梅合影。
“走上一条非凡的建筑人生之路”
梁思成和林徽因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与他们在建筑领域的追求是融为一体的。作为中国建筑学界一代宗师,早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们便立志回国后研究中国建筑史。
梁再冰$梁思成逝世50周年之际,女儿梁再冰出书深情忆父母
文章插图

留学美国期间,林徽因(前左)、梁思成(前右)和朋友在一起。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时,有教授问梁思成,你们中国有建筑史方面的著作或研究吗?这让梁思成意识到中国建筑研究的空白。大二那年,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寄来的古代建筑术书《营造法式》。梁思成又惊喜又苦恼,惊喜于早在12世纪初,中国就有这样完备的一部建筑术书。苦恼的是这部著作对当时的他来说,如天书一般无法看懂。
“从那时起,破解这本天书成为爹爹的梦想和追求,引领他走上一条充满荆棘却精彩非凡的建筑人生之路……爹爹由此萌生了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强烈愿望。”梁再冰介绍。
从此,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人生与中国建筑再也没有分开。1928年夏,他们留学归国,秋天便赴沈阳,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1931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回到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当时,日本已经侵占东北,华北也笼罩在战争阴影中。根据历史经验,每一次战争,古建筑都要遭殃,营造学社因此加紧了考察,他们希望,如果将来这些古建筑不幸被毁,至少能留下一些资料。
当时兵匪横行、交通落后,许多有考察价值的古建筑又零散地分布在华北大地上那些条件艰苦的穷乡僻壤,但梁思成、林徽因以及整个营造学社换乘各种交通工具,甚至骑骡子,6年中辗转15个省200余个县,实地考察测绘了2700多处古建筑。
梁再冰$梁思成逝世50周年之际,女儿梁再冰出书深情忆父母
文章插图

1933年,林徽因于河北正定开元寺 。
父母外出考察时,年幼的梁再冰喜欢搬个小凳子,坐在院门口等待父母归来。小小年纪的她已经隐约感觉到,父母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有一个比这个小家大得多的世界,“我很小就有这个感觉,我们这个家只是他们那个很大的世界的一个角落吧”。
梁再冰还记得,在李庄,由于背痛,梁思成画图时找来一个花瓶支撑自己的下巴;为了恢复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没有印刷设备,梁思成他们便自己刻蜡版石印,全家人包括林徽因的母亲都参与进来,一针一线装订成册;没有经费再做野外考察,梁思成和林徽因便投入全部心血梳理以前的考察成果,撰写出一部具有现代新意的《中国建筑史》……
有学者形容这一时期的梁思成为:“以殉国者的姿态对他所从事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做出总结。”
梁再冰$梁思成逝世50周年之际,女儿梁再冰出书深情忆父母
文章插图

抗战迁徙途中逗留长沙期间,最令梁再冰印象深刻的,是每一次与朋友聚会结束时,梁思成带领大家唱《义勇军进行曲》:“‘歌咏队’中男女老少都有,父亲是‘乐队指挥’,他像当年指挥清华学堂学生军乐团一样认真……”
多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又出现在梁思成父女共同的生命中,1949年9月29日,在位于汉口的新华社四野总分社任编辑的梁再冰,收到梁思成的一封信,信中讲述了他参加第一次政协会议的情景:“关于国歌之选定,张奚若伯伯同我可以自夸有不小的功劳,那是我首先提出的,同时也有许多人有那意思……有人主张改词,我认为不必……我的主张得以胜利的通过。当晚散会之前,我们围着毛主席高声同唱第一次的‘国歌’,高兴兴奋无比。那是最可纪念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