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历时八年 珍贵古籍《天禄琳琅》的修复之路( 二 )


“修复首先考虑文物价值,过多的干预就影响了文物价值,所以修旧如旧,尽量保持文物原貌,不做过多的干预。对于这些遗存我们尊重历史,尽量保留原样。”有着四十多年修复经验的朱振彬说。
“哪怕它只留下了一点材料,我们也要尽量对其进行保护,这是对历史的尊重。”崔志宾记得,第一天修复时师傅对她说的这句话。
国家图书馆在此次修复中对该问题进行了反复深入的探讨,最终在处理留有前人干预痕迹的古籍时,修复前充分分析其干预手段对当下乃至未来该书的使用质量及保存寿命的影响,从而合理把控当下修复周期需要复原的时间节点。面对不影响书籍保存质量的情形,需严格维护历史遗存,为后人留下客观实证。
藏书@历时八年 珍贵古籍《天禄琳琅》的修复之路
文章插图

依稀可见“天禄琳琅”修复后的痕迹 中国经济网成琪/摄
但有许多特殊案例,例如,过去以“连补带衬”等不当修补方式进行修复造成书叶纸张褶皱、板结、粘连等情况,如《班马字类》《孟子音义》等,前人的操作痕迹不利于古籍保护,本次修复进行了整改,尽量减少其本体继续劣化的可能,从而使留存时间得以延长;也有书叶纸张严重失去物理强度、亟需抢救的情况,水浸后严重粘连、酸化严重导致纸张酥脆,如《丹渊集》《唐类函》等,若不及时进行脱酸、加固处理,酸化范围将继续蔓延;还有絮化严重致使纸张变形、交互粘连乃至稀薄疏松的情况,如《六家文选》《太玄经解赞》等,如不对其进行局部甚至整体托裱,承载文字的纸张将继续劣变降解。
“在处理以上病害问题时,修复方案并非死板照搬‘整旧如旧、最少干预’等原则,在秉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工作中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朱振彬说。“现从修复成果来看,对古籍修复基本原则深入理解、灵活践行。“整旧如旧”贯穿修复工作始终,让以上难题均已解决甚至突破。”
此外这次修复还充分运用了科技手段,解决了古籍保护中古籍修复材料难配的困扰,让科学技术变为生产力在古籍修复领域得以实现。这也是科学实验室和青年古籍保护和修复师的科学素养一次完美结合。
“天禄琳琅”藏书所用纸品多样,破损类型亦是复杂,通过对藏书的原有材料、破损情况以及修补材料等进行了科学检测与分析,让以往以主观判断为主的修复工作开始有客观检测凭据,使修复人员更准确判断古籍各方面情况,以便制定更加精准的修复方案,大大提升了修复工作的客观性、合理性,“让本次修复工程在传承老一辈技艺经验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新时代文献保护的科学理念。同时,在修复过程中还以摄像、照相、文字记录等方式留下了很多珍贵资料。”陈红彦说。“这种一边科研,一边培养人才,一边传承技艺的模式,不仅取得了良好的修复结果,也助力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科研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大量的检测数据、记录影像和文字成为古纸数据库和科学配纸的重要依据。”
“师带徒”培养人才
“天禄琳琅”项目既是古籍修复项目,也是非遗技艺传承项目。如何以项目带动修复技艺的传承?
一般来说,修复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一种是通过培训班培养,还有一种是通过高校培养。
由于历史原因,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在年龄上存在断层,年龄段从60后直接跨越到80后。在这次修复中,国家图书馆大胆地采用了“师带徒”的模式。
崔志宾入馆第一年就加入了“天禄琳琅”修复项目,在过去,想参与这种珍贵古籍修复项目,至少需要有十年的经验才能去动手。“这是我职业生涯,也是我人生非常难得的一次经历。”崔志宾说。于是她从打下手开始,一边观摩一边学习,到最后直接参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