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历时八年 珍贵古籍《天禄琳琅》的修复之路( 三 )


“这些80后多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一定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在具有35年以上修复经验专家们的示范带动下,对破损情况复杂多样的‘天禄琳琅’藏书,通过实际修复工作掌握了相对全面的技能,并在项目修复过程中同时开展相关材料、工艺、设备、工具等研究。”朱振彬说。“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培养了新一代古籍修复的中坚力量。”
“这种方式能原汁原味的使修复技艺得到有效传承,但是缺点就是慢。”朱振彬说。
2018年9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第九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将“天禄琳琅”修复作为培训主题,根据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附设的传习所及传习导师推荐,择优选出了来自北京、天津、山西等地在古籍修复一线岗位上表现突出的12位古籍修复业务骨干,接受培训、切磋技艺,参与“天禄琳琅”修复工作,在朱振彬看来,这也是作为古籍修复“国家队”的国图通过这个项目较好带动了全国古籍修复力量,为全国古籍修复人才培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修复之后
2021年12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组织召开专家验收会,专家对修复项目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与会专家认为“天禄琳琅”修复项目超出了预期目标,是国家图书馆继“敦煌遗书”、《赵城金藏》等修复项目后,又一重要珍贵古籍修复项目。在项目管理、修复步骤、修复技艺、修复材料、科研成果、技艺传承、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全面、详实、丰富地记录了修复过程,将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也为此后大型古籍修复项目科学化、规范化开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资料,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2年1月7日,国家图书馆召开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历时8年之久的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取得圆满成功,正式结项。
“该项目一方面是对‘天禄琳琅’藏书的修复实操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对古籍修复原则的进一步深化解读。围绕‘整旧如旧’形成了一个个更加具体、细化的课题,也产生了系列科研成果,在践行修复理念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做到了‘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这不仅是对修复技艺的全面施展,也体现出修复工作者日益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帮助进一步提升古籍修复行业水平。”对于这个项目,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做出上述总结。
据悉,2022年,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举办“天禄琳琅”修复展,出版相关修复成果,推广修复经验和科研成果。
【 藏书@历时八年 珍贵古籍《天禄琳琅》的修复之路】“这些书修复好后,还能保存多少年?”采访最后,面对这个问题,朱振彬笑了,“现在保存古籍的条件好了,我觉得再保存二百年没问题。” (中国经济网 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