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传承人张光宁在让传统年画回归的这条路上 , 不断探索 。
脚踩摩托车油门 , 耳机里播放的是摇滚乐 , 红灯过后 , 便能往山上那最高最陡处去 , 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个60后 , 平日里接触最多的东西 , 是中国传统艺术——年画 。 张光宁 , 是一名来自河北省的年画传承人 , 祖籍饶阳 , 就在中国年画之乡武强的隔壁 。
文章图片
年画传承人张光宁正在刻制传统的木刻雕版 。 受访者供图
2018年 , 张光宁创建了一间个人年画博物馆 , 名为“甲马年画博物馆” 。 甲马 , 是中国民间祭祀神祇时所用的物品 , 年画二字则用来强调 。 这里面收藏着他从全国各个地方收来的年画 , 一共两千多幅 , 他说:“地方有限 , 我只能展出一小部分 , 其中有一些都是绝版的年画 , 在其他官方的馆藏里是找不到的 。 ”
文章图片
甲马年画博物馆的门楼与牌匾 。 受访者供图
骑摩托、追乐队的潮人
和其他60后不太一样 , 张光宁骨子里总带着一些“不安分细胞” 。 张光宁成长在一个文化之家 , 父亲从事艺术工作 , 似乎格外提醒张光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 , 儿时的张光宁 , 便对年画留下了印象 。
这份来自儿时的记忆 , 成了张光宁日后转型的根源 。 大学 , 张光宁学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 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国企上班 , 薪资待遇好 , 却让他寻不到生活的干劲 。 辗转几年 , 张光宁进过药企、做过英文翻译 , 却没一项 , 让他认定下来 。 他说:“从那时候 , 我就决定把自己放到社会中来了 , 我要改变和成长 。 ”彼时已经四十几岁的张光宁 , 自觉走进社会的大染缸 , 放弃铁饭碗 , 前路未卜 , 他却说要从零开始 , 便阔步向前 。 在“入坑”传统艺术这件事上 , 张光宁的“不安分细胞”又一次主导了身体 。
文章图片
张光宁不管是读年画书、刻木刻雕版 , 小猫都陪伴着他左右 。 受访者供图
在旧时 , 每逢过年过节 , 家家户户就会买几张年画贴在门窗上 , 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驱邪祈福 。 随着时代的向前 , 贴年画这一习俗逐渐消失 , 年画 , 也仅仅成了非遗名录上的一个名字和老一代人的回忆 。 2006年 , 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公开 , 在民间美术的类目下 , 武强木版年画上榜 , 这成了张光宁转向文化领域的现实动力 。 张光宁说:“我不想让年画只是在历史里 , 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 列入非遗让我看到了年画重新焕发生机的可能 。 ”
“人生就是一场冒险 , 这是我人生的再一次变革 。 ”人到中年 , 更多会选择喝茶看报的散淡日子 , 张光宁却不愿意 , 他说自己要不断突破和尝试 , 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 自学画图、刻版、印刷……张光宁不仅收藏年画 , 也制作年画 。 他就像一块海绵 , 源源不断地向外界攫取能量 。
文章图片
“甲马年画博物馆”LOGO。 受访者供图
张光宁精通外语 , 曾在全市制药系统的英语考试中 , 获得前三名 , 如今的他还保持着练习口语的习惯 , 又或者闲暇时 , 他会骑着一辆自己改装后的摩托车 , 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中追求速度 。 张光宁还喜欢民谣 , 来自广东的五条人乐队 , 是他最近迷上的 , 为此 , 他还追到现场去听过 。 张光宁说:“他们的音乐是有文化元素在里面的 , 这是我喜欢他们的原因 , 如果他们失去了这部分 , 那么在我眼里和其他流行音乐没什么区别 , 正因为有文化的加持 , 艺术才有意义 。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艺术家$俞晓夫新展:信笔“闲聊”,灵动的“上海表情”跃然纸上
- 作品展|郑海鸥艺术作品展在阳江市美术馆展出
- 矿晶|椰视频|“国际矿晶艺术展·晶华”海口展出 展出33件珍贵矿晶藏品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
- 春联|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国潮#青岛啤酒联合卡罗尔·林和温贝托·梁共同企划艺术空间正式揭幕
- 拍卖|100%成交,这场数字艺术品拍卖拿下白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