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清代人晚望下的广州( 二 )


整体上看 , 全诗结构上由山而江 , 由江而帆 , 由幢而鹤 , 由鹤而寺 , 黏连穿通 , 浑涵一体 , 浩渺之江水 , 秀美之山峰 , 徜徉之归舟 , 仙心之老鹤 , 彼岸之寺庙 , 融溶一起 。 山水的“仁智”之征 , 鹤寺的佛道情怀 , 都作为诗性修养和思想底蕴 , 自然渗透出来 。
【寺庙|清代人晚望下的广州】在古代 , 文人往往集诗人、批评家于一身 , 如谭敬昭在《听云楼诗钞·自序二》中就曾说:“余自八九岁学声律 , 日课数诗或数十诗 , 岁不下千首 , 不足存也 。 十二三以诗闻于当道 , 年二十而诗小成 , 二十五而诗成 。 然求合于古人 , 惟恐不合也 。 三十前后始能离古人以自立 。 回念畴昔 , 倚马得句 , 对客挥毫 , 斗酒百篇 , 扣钵立韵 。 或奖借巨公传播旗亭见重一时者 , 及今日自视颜汗而心愧也滋甚 。 ”足见他的诗才 , 以及其对自己作诗的严格要求 , 学习古人但不泥古 。 番禺黄乔松赞其“为诗不烦攻苦 , 如风水相遭 , 自然成文” , 则是对其诗风的评价 。 以此诗为例 , 全诗笔法简练 , 干净爽朗 , 风韵天成 , 虽无盛唐诗的雄豪之气 , 却也脱离了晚唐诗的字雕句琢和小家碧玉 , 不言愁绪 , 不伤时事 , 饱览山水中内蕴诗心 , 舒缓优雅间见得意境 , 端的是一首好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