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风」华百代一睹为快—台北故宫博物馆普希金特展( 二 )


普希金|「风」华百代一睹为快—台北故宫博物馆普希金特展
文章图片
安德烈·德兰《晒船帆》(Drying the Sails)
1905年,帆布油画
82cmх101cm
何谓新的风景画?势必对应原有的风景画而来,先前的风景画重视对自然的摹仿,而从野兽派画家安德烈·德兰(André Derain, 1880-1954)的《晒船帆》(Drying the Sails)可以看出,他们用色大胆,不再讲究透视与明暗,放弃了传统的远近比例,采用平面化构图等,说明他们脱离了对自然单纯地摹仿 。展览中有许多塞尚的作品,圣维克多山题材就有好几幅 。对塞尚来说,绘画并不意味着复制现实,而是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塞尚的艺术主张导致其画笔下的圣维克多山表现出几何造型感,刻意忽略物体的质感与形状的准确性 。
我们能够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景画从17世纪以来在不同时期的变貌,而探究其中的原因,展览说明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艺术家个人或艺术家团体的推动力量 。比如洛兰如何为「建构式风景」提供模范,又巴比松画派如何关注乡村自然风光,以及莫奈、毕加索等大师如何以轻快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最后塞尚与马蒂斯及其追随者们又如何带起对绘画本身的探究 。
透过展览,我们可以知道关于时代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脉络,以及风景画的样貌之所以如此丰富的诠释性描述 。展览使我们相信,每个时代都会有某个大师来创造风景画的高峰 。因此当进入到20世纪也不能例外,「海外的异想世界」中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带领风景画进入幻想的世界,他的大溪地风景描绘很大一部分出自想象而来 。整体来说,展览确实很有看头,很吸睛,但在这些风景画华丽转身之后,似乎留下许多意犹未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