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钤!梁思成造访过的张飞庙有新发现!四川古建筑的传奇你知道多少?
2022年1月9日,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逝世50周年的日子。他给中国古建筑研究留下了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中国建筑史》,同时作为营造学社的重要成员之一,梁思成和他的同行者们在上世纪30年代对于中国古建筑所做的一系列田野调查研究,亦为后世的研究者们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2021年年底,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出了有关古建筑科普的系列短视频,其中第一部《川地建筑的“大木作”》展示了四川传统建筑营造工艺中的绘图、开杖杆、画墨、讨签四种濒危工艺,甫一面世便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兴趣。
作为一个根植于地方古建筑保护的科研机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设计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古建中心)从2008年起便开始实地调查研究四川地区早期(元、明)建筑,并陆续撰写调查报告。其中《四川古建筑调查报告集(第一卷)》于去年出版,共收录7篇古建筑调查报告和1篇木材材种鉴定报告。
这7座古建筑分别为:广元市剑阁县香沉寺、昭化区文庙,南充市阆中市五龙庙、张桓侯祠,南充市南部县观音庵、真相寺,以及绵阳市平武县豆叩寺,都分布于川北地区,建造年代自元代至清代早期。
其中,位于阆中的张桓侯祠(又称张飞庙),也曾在上世纪30年代被著名的中国营造学社成员造访过。
本书主要执笔人之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中心副主任蔡宇琨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在他们近年来的数次考察与测绘中,仍会秉承当年营造学社的传统,遵循营造学社之前进行地面木构建筑调查时的体例来撰写报告,即由总体布局,到建筑单体的平、立、剖面,再到斗栱梁架的做法细部和内部装修彩画等,同时也会注重对碑刻题记与匾额楹联的记录。“大体规范都和他们当年做调查的时候的差不多,只不过我们现在采用的技术手段会更先进一些。”
营造学社的壮举
星光熠熠的成员,空前绝后的贡献
中国营造学社(以下简称营造学社)成立于1930年,创办人是著名古建筑学家朱启钤。1919年,朱启钤意外在南京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发现了《营造法式》的一部抄本,欣喜若狂,后在学者的帮助下对手抄本进行校勘,并于1925年印刷出版。
这部成书于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的《营造法式》,是中国最早的关于建筑规制与技术的专业书籍,作者是时任将作监(负责土木工程的机构负责人)的李诫。他不仅精通建筑学,在文学、历史、音乐、国画、地理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著有《续山海经》《续同姓名录》《马经》《古篆说文》《琵琶经》等书。
文章插图
朱启钤(图据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官网)
书中的“营造”二字,专指中国传统建筑及其建筑技法和规范,营造学社之名也由此而来。在朱启钤的感召下,营造学社集聚了当时国内相关领域最优秀的专家:梁思成出任法式部主任,建筑学家刘敦桢任文献部主任;考古学家李济、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建筑学家林徽因、杨廷宝等等都赫然在列,可谓星光灿烂。
营造学社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不是拘泥于技艺层面,而是将其置于大文化、大历史背景之下,与众多学科勾连在一起,进行透视和解剖。学社的工作将研究典籍与现场勘查相结合,在当时也是创新之举。
营造学社在成立之后的短短5年间,学社成员们先后调查了全中国137个县市,2783座各类古建殿堂房舍遗物,详细测绘建筑206组,绘制了测绘图稿1898张。经他们调查被重新发现的珍贵建筑遗物上起汉唐下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均有分布,整理出了清晰的中国古建筑发展脉络。
- 梁思成@最爱林徽因的男子,不是梁思成,是他!
- 徐志摩$肺结核晚期的林徽因, 病逝前想见梁思成遭拒, 遗言令丈夫遗憾终生
- 梁思成#张充和评价林徽因:大家聚会时,只要她来了,就没别人发言的时候
- 清华#林徽因去世7年后,梁思成向林洙“求爱”,死前留给林洙8个字
- 梁思成!林徽因的独子梁从诫,晚年用2句话评价梁家三代人,虽难听但真实
- 手稿!踏实稳重!梁思成的手稿惊艳了世界,没曾想其硬笔书法竟如此耐看
- 画像$梁再冰掌掴继母林洙,梁思成的反应让人心寒!
- 林洙#梁思成每年都去祭拜林徽因,林洙却不去,还说了这样一番话
- 梅兰芳$老照片:图1扮演林黛玉的梅兰芳,图6恋爱时期的林徽因和梁思成
- 林洙#被误读的金岳霖、林徽因与梁思成:他们的关系远比想象中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