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东|徐世东学书小传:博采众美,心存法度

徐世东|徐世东学书小传:博采众美,心存法度
文章图片

默契神会 , 不知然而然也 。 (《图画见闻录》)
徐世东的书法启蒙 , 来源于学生时代写得一手漂亮字的老师们 。 那时候 , 他不知道何谓“王羲之”、何谓“书法” , 但已早早被这种抽象线条之美所吸引 , 并成为此后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1974年底 , 徐世东参军 , 分配于武汉军区 , 因爱好书法结识了某中书协会员 。 在这位老师的指点下 , 他开始正式读帖、临帖 。 知书海无涯 , 他一边抓紧临习经典书帖 , 一边搜集、阅读书法理论 , 十几年如一日 。
徐世东|徐世东学书小传:博采众美,心存法度
文章图片

行草曾国藩百字铭 横幅
学书过程中 , 徐世东深感如果只临帖而不创作 , 结果便是离帖即忘 , 难以真正掌握与运用书帖的精华 , 须得适当创作一两幅作品 , 检验临习成果 。 比如 , 他先临了钟繇的《宣示表》 , 再写一幅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一幅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 经过半年的揣摩研究 , 直到他能够基本掌握帖子并灵活运用 , 再换下一本帖子 , 如此反复 。 在回顾这一段夯基础的学书历程时 , 徐世东精确地概括为“无间临池 , 步入正道” 。
徐世东|徐世东学书小传:博采众美,心存法度
文章图片

草书杜甫春夜喜雨 直幅
2000年转业到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工作 , 徐世东有机会与各省的书法名家交流 , 不再只是俯首书案 , 独自琢磨 。 他得到北京中书协顾问权希军老先生的指点 , 受益匪浅 。 这个阶段 , 他开阔了眼界 , 纠正了过去临帖的一些错误 , 并深入意识到书法用墨的特点 。
得益于政治秘书等机关文字工作的经历 , 徐世东非常擅长理论总结 。 在临习成熟并开始正式进入创作的期间 , 徐世东渐渐从卷帙浩繁的书法理论学习与多年的书法实践中 , 辨析总结出其中的精微深刻之处 。
徐世东|徐世东学书小传:博采众美,心存法度
文章图片

草书握露听泉 直幅
书法学习 , 不能人云亦云 , 随波逐流 , 这是徐世东最深刻的体悟 。 针对一些书法学习的错误认知 , 他举出例子说明:字的分量感不是靠使劲用笔 , 字的轻灵飘逸也不是靠速度 。 就如飞鸟不是一笔画成 , 而是一笔一笔地先画翅膀再画尾巴 , 形成飞动的姿态 。 字要体现节奏感 , 从技巧角度分析 , 靠的是方笔与圆笔 , 草书圆笔多 , 但如果全是“画圈圈” , 便太飘 , 没有实质感 , 要适当增加一些方笔 。
徐世东|徐世东学书小传:博采众美,心存法度
文章图片

草书杜牧山行 横幅
有着对书法艺术技巧的切身体会与熟练掌握 , 徐世东更进一步形成对中国书法的本质认知:“(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 , 但线条艺术不能概括书法的全部 , 书法有结体、有法度 , 离开汉字的基础 , 远离中国传统的审美取向与审美心理 , 那就失去书法的民族特色 。 ”基于此 , 徐世东明确了“在法度之内展示个性”的创作原则 , 他反对怪、陋、狂、野 , 任性而为的创作 , 追求中正平和之美 。
徐世东|徐世东学书小传:博采众美,心存法度
文章图片

行书岳阳楼记 直幅
如果说 , 法度是书法艺术的骨架 ,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 , 便是撑起书法艺术之美的血肉 。 徐世东认为 , 书法的文化内涵远大于纯粹的艺术形式 。 他十分看重书法与文学的互动关系 , 当习得一种新的书法风格时 , 不会着急创作 , 而是细心地揣摩字体在新的文学篇章内的呈现 , 以书法注解文章的风格气韵 。 因此 , 徐世东的书法作品 , 往往不是简单的技巧呈现 , 更是与文气相和相融 , 不疾不徐 , 一气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