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潍坊木版年画传承人:年画不会进博物馆 想传承必须年年翻新( 二 )


潍坊#潍坊木版年画传承人:年画不会进博物馆 想传承必须年年翻新
文章插图
张运祥新创作的虎年木版年画。受访者供图
作品必须跟着时代发展。过去的年画分为七大门类,炕头画是其中一种,因过去人们挂在炕四周而得名,内容多为民俗、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炕头画也就是墙上的电视,一图一故事,一画一传说。在炕头画里,一张图里包括很多内容,好看又有看头儿。
传统的木版年画,每张画都有寓意在里边,其中包括表层意思和深层寓意。比如张运祥的“年年有余”年画,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小孩抱着鱼,但仔细看是这个小孩靠着鱼,鱼的脊背也在下边,寓意还包括了“辈辈有余”。
潍坊#潍坊木版年画传承人:年画不会进博物馆 想传承必须年年翻新
文章插图
张运祥创作的《连年有余》木版年画。受访者供图
手艺有了“接班人”
1月7日,张运祥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视频,并配文“传承路漫漫,我们在路上。”视频里,一些学生们正伏案绘制年画,钻研古老技艺,学习传统手法。不同于其他同行人,张运祥对木版年画的传承是十分有信心的。
张运祥工作室所在的十笏园,非遗的氛围很浓,园区的非遗空间聚集了风筝扎制、核雕、刺绣、葫芦烙画、老猫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前年8月份,张运祥工作室正式入驻十笏园非遗空间,在此开展研学、公益体验等活动,木版年画增添了新的传播渠道。
在这个非遗空间里,孩子们可以参与年画体验项目,从中了解年画知识,了解年画刷印。张运祥说,为了把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自己只是象征性收材料费,传统文化已经被人们慢慢淡忘,如今通过宣传有一些回温,学费太高容易打击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让“学费”把学生给吓跑了。
“对小孩来说,传统的东西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学习,孩子们能静下心来。”张运祥聊起这些学习年画的孩子来十分开心,比如之前有个小男孩来这里学年画,最初的时候还老看手机,经过3周的学习后,基本上都不玩手机,能专心学画了。现在和以往不同了,孩子们学习木版年画的条件好多了,在作画的过程中,张运祥会给孩子们讲每一幅年画的寓意,他们也能记得准确。
开设工作室六年多时间,张运祥收了不少“徒弟”,他告诉采访人员,今年来学习的孩子比往年多一些,原来是9岁以上的孩子多一些,这两年4-5岁的孩子也开始学了起来。跟着张运祥长期学木版年画的,目前有四个孩子,最长的已经学习了四年,有一个是6岁开始,每周六上午到工作室这来学习。
【 潍坊#潍坊木版年画传承人:年画不会进博物馆 想传承必须年年翻新】凡是对年画真感兴趣的孩子,张运祥都免费教学,为的是将年画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做年画不能考虑太多盈利
说起年画的营生,张运祥并不担心。一方面,工作室有固定的客户,儿子已经结婚了,工作收入很稳定,假期的时候会来工作室帮忙刻版;另一方面,为传承木版年画,家里做了大量的储备。上世纪90年代,梨树更新换代的时候,张运祥就和父亲在山东省内收购了大量的梨木,有的村民还不要钱,当时收梨木并没花多少钱,只是花了一些运费加工费。
木版年画的用材讲究,刻版选用的梨木,要经过泡、煮等水处理后再阴干,水处理阴干后,木版不变形。张运祥告诉采访人员,目前全国的木版年画99%都使用的是梨木,因为梨木的木质比较细腻,年轮与年轮之间的密度一致,很细的线条都可以立住。
如今,张运祥家里还收藏着许多年画原版,清代有300多套,民国有20多套,这其中最薄的版只有半厘米,要知道最初刻的版子至少有4-5厘米厚,留下来的版子越薄说明当时销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