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在唐代并非第一书家,为何他的书法在后世成为颜体?

前段时间 , 国博展出了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丹的《大唐中兴颂》石刻拓片 , 书法界掀起了关于颜真卿的热潮 。
事实上 , 关于颜真卿 , 一直是书画界的热点话题 。 202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发掘唐代元氏墓葬时 , 发现颜真卿书丹的《罗婉顺墓志》 , 这则消息同样引起了轰动 。 这块碑志中落款为天宝五年(746年) , 这一年颜真卿38岁 , 正担任长安县尉 , 而这也是颜真卿漫漫仕途的起始 。
|颜真卿在唐代并非第一书家,为何他的书法在后世成为颜体?
本文图片

颜真卿书丹的《罗婉顺墓志》新华社 TAKEFOTO供图
《罗婉顺墓志》笔画细挺 , 与朴茂的颜体判若云泥 , 有人怀疑这是不是颜真卿的真迹 。 如果对颜真卿留下的书迹细加甄别 , 能看到一条以“秀”为美的线索:从取法褚体的《王琳墓志》(33岁) , 到早年代表作、“秀媚多姿”的《多宝塔碑》(44岁) , 再到“以秀劲取姿”的《东方画赞碑》(49岁)、“瘦劲清拔”(黄庭坚语)的《宋璟碑》(64岁) , 颜体楷书并非只有丰腴雄浑一路 。 事实上 , 《罗婉顺墓志》更接近唐代楷书的一般面貌 , 此时的颜真卿还未与时风拉开差距 。
2019年 , 一个名为“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的展览 , 在日本东京举行 , 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众多书法爱好者 。 他们一次又一次排队观摩有着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天下第二行书”美誉的《祭侄文稿》 。
|颜真卿在唐代并非第一书家,为何他的书法在后世成为颜体?
本文图片

2019年在日本东京展出的《祭侄文稿》 谢田 摄
此前的一千年间 , 颜真卿被反复讨论、欣赏、效仿、阐释 。 翻看有关颜真卿的书迹、史料 , 让人不禁好奇 , 为大众熟知的颜真卿是怎样炼成的?
生前是一等忠臣 却非一等书家
尽管在四十四岁就写出了国民楷书入门范本 , 但当时颜真卿并未以书名世 。 据统计 , 历史上颜真卿书写的碑刻 , 有一半是为家人、亲戚而写 , 为别人而写的为23通 , 而同时期的徐浩 , 应他人之请写了碑刻44通 。 756年唐肃宗即位 , 大颜真卿六岁的徐浩执掌诏令 , 《旧唐书》记载 , “浩属词赡给 , 又工楷隶 , 肃宗悦其能 , 加兼尚书左丞 。 玄宗传位诰册 , 皆浩为之 , 参两宫文翰 , 宠遇罕与为比” 。 由此可见 , 徐浩牢牢占据了当时书坛的“C位” , 是比肩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人的御用书家 。
虽然不是顶级的书家 , 对于当时的唐王朝来说 , 颜真卿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忠臣 , 这一切都源于安史之乱 。
|颜真卿在唐代并非第一书家,为何他的书法在后世成为颜体?
本文图片

颜真卿 画像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6)冬 , 安禄山在范阳(北京)起兵造反 , 挥师南下 , 直至洛阳 。 河北诸郡属安禄山管辖 , 所过郡县望风瓦解 , 地方官有的开门出迎 , 有的弃城逃跑 , 有的束手无策 。 安禄山很快攻下洛阳 , 兵锋所向 , 直指潼关 。 唐玄宗正哀叹河北二十四郡竟无一人报效国家 , 迎来了平原太守颜真卿的信使李平 。 得知平原郡已经做好举义的准备 , 唐玄宗大发感慨:“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 , 所为得如此!”
平原郡率先举义 , 河北诸郡纷纷响应 , 杀掉安禄山任命的伪官 。 其他诸郡公推颜真卿为盟主 , 服从其指挥 , 合兵二十余万 。 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时任常山太守 , 用计从安禄山部将手中夺回了土门关要塞 , 断了安禄山归路 。 颜真卿、颜杲卿的举义和谋划延缓了安禄山西进的步伐 。 无奈此时的唐玄宗昏聩无能 , 听信谗言 , 误杀了大将高仙芝、封常清 , 且错判了形势 , 令坚守潼关的哥舒翰出关作战 , 致使一败涂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