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在唐代并非第一书家,为何他的书法在后世成为颜体?( 二 )


安禄山派史思明回兵攻打常山 。 常山城破 , 颜杲卿被俘 。 面对安禄山 , 颜杲卿说自己“世为唐臣 , 常守忠义” , 颜杲卿受刀剐 , 割舌 , 仍骂声不绝 。 颜氏一门三十余口 , 包括颜杲卿之子颜季明 , “巢倾卵覆” , 壮烈死节 。 后来 , 颜真卿慨然写下《祭侄文稿》这一传世名作 。
安史之乱中 , 颜真卿及其堂兄的壮烈之举 , 使得颜真卿从一个皇帝不认识的普通官吏 , 一跃而成为举国敬仰的忠臣 。 安史之乱后的仕途中 , 颜真卿秉承着“循吏”的特质 , 因此得罪过不少人 , 宰相卢杞给他致命一击 。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 , 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 。 第二年 , 卢杞奏请皇帝派颜真卿往许州招降 。 此去凶多吉少 , 然“君命也 , 焉避之” , 75岁的颜真卿乘坐驿车奔赴许州 。 最终 , 颜真卿复制了堂兄的命运 , 于784年在蔡州被叛军缢杀 。 颜真卿诠释了何为忠烈 。
772年 , 63岁的颜真卿在写给怀素的文章中这样评价自己的书艺:“资质力弱 , 又婴物务 , 不能恳习 , 迄以无成 。 ”这恐怕不能仅认为是自谦之词 。 在颜真卿生活的时代及其之后的一段时间 , 就影响力而言 , 他并不算很高 。
颜氏书法“刷屏”宋人“朋友圈”
五代以前 , 颜真卿的形象是忠臣烈士而非书法大家 。 与颜真卿同时代的窦臮(jì)在《述书赋》中评论了自上古到当代的书家 , 他称赞了徐浩、韩择木、蔡有邻 , 也没有提到颜真卿 。 写于五代的《旧唐书》 , 对于颜真卿的书法 , 只用三个字:尤工书 。
颜真卿书法爆红于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朋友圈” 。 最早学习颜真卿的是宰相韩琦 , 他的《信宿帖》有颜体的影子 。 还有范仲淹 , 他创造了“颜筋柳骨”这个词 , 用来描述朋友的书法风格 。 真正从学术和艺术实践上力捧、追随颜体书法的是欧阳修和他的朋友蔡襄 。
欧阳修是文坛领袖 , 也是一个收藏家 。 他在《集古录》中对颜真卿的书法进行了高度评价:“余谓颜公书如忠臣烈士 , 道德君子 , 其端严尊重 , 人初见而畏之 , 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 斯人忠义出于天性 , 故其字画刚劲独立 , 不袭前迹 , 挺然奇伟 , 有似其为人 。 ”欧阳修开创了以人格论书法的评价方式 , 并且强化出一种与颜真卿“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的人格相匹配的“颜体”书法 , 其特征是“端严尊重”“刚劲独立”“挺然奇伟” 。 而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颜真卿最后十年的作品里 。
宋四家之一的蔡襄 , 或许受欧阳修影响 , 在艺术实践上对颜真卿书法作了创造性转换 。 他将颜真卿的风格与王羲之糅合 , 将其端严、朴茂转换为轻快、优雅 。 于是 , “蔡襄得以与欧阳修一道 , 将对颜体的研习设定为后辈文人标准课程的一部分”(《中正之风》) 。
在研习颜体这门课程上表现最优秀的是苏轼和黄庭坚 。 苏轼是欧阳修的学生 , 他继承发展了老师的观点:“诗至于杜子美 , 文至于韩退之 , 书至于颜鲁公 , 画至于吴道子 , 而古今之变 , 天下之能事毕矣 。 ”苏轼是诗文书画全能选手 , 他对颜真卿的这个定调 , 不可谓不高 。 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 , 师徒二人经常交流研习颜体的心得:“比来作字 , 时时仿佛鲁公笔势 , 然终不似子瞻暗合孙吴耳 。 ……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 , 然予手拙终不近也 。 ”颜真卿书法通过宋四家的学习与化用 , 成为比肩王羲之影响力的第二座高峰 。
能够被“宋四家”中的米芾看上的书法家是极少的 , 他对属于老师辈的苏轼的书法也不大以为然 , 说苏轼是“描字” , 又说黄庭坚是“画字” 。 不过米芾对颜真卿还是比较客气的 , 虽然说颜真卿的楷书“入俗品” , 但“行书可教” , 并称赞颜真卿的《争坐位帖》是“杰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