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壹现场丨北京2022年冬奥会“绒耀之花”诞生记( 二 )


励美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了达到“奥运标准”,她给自己“上难度”,“现在市面上用来钩编的大多数是粗线,这种线钩编的速度很快,可是最终呈现的效果比较粗糙。慢工才能出细活,所以我选择了细线。用细线虽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血,但是钩出来的花束更加精致,也更加逼真,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为了让绒线花造型挺括,励美丽还在花朵编织中加入了铅丝塑形。
每枝花材上有叶有花,均为纯手工制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据介绍,编结一片玫瑰花瓣需要20分钟,加上3片叶子和花茎,仅一朵玫瑰,就需要一位编结师耗费至少5小时。花材不同,技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完成一束精美的花束,需耗时长达35小时,制作全部花束总耗时接近5万小时。
按照要求,所有的花束需要在2022年1月中旬前完成交付。为了完成这项光荣又艰巨的任务,也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人参与北京冬奥会,在全国妇联等组织的支持下,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七地的编结社团共同参与,其中北京冬残奥会的花束主要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完成。
全力以赴 北京150余伤友完成500束绒线花
北京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下称“希望之家”)负责人唐占鑫告诉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在经过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残联的推荐后,凭借其文创工作室残疾人朋友的绒线花编织技术,他们最终有幸参与到了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颁奖用绒线花的制作之中。
冬奥会$壹现场丨北京2022年冬奥会“绒耀之花”诞生记
文章插图


“我们没有公开对外招募,是靠残疾人朋友之间口口相传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在仅有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共召集全北京10个城区的150多名残疾人朋友,一些志愿者和残疾人家属也参与了花束制作和其他一些准备工作。”唐占鑫介绍,自从2021年8月底知道该项目后,希望之家就选出了一些工作人员参与打样、评选。9月份开始接受线上培训,学习海派绒线编结技艺,在通过评选后,开始根据参与者的意愿和基础手工能力手把手进行编花、绕线等工艺的培训。
希望之家工作人员刘晓云是本次冬残奥会花束制作技术负责人,她介绍,一枝花的制作被分解成数个部分,伤友们分别制作不同种类花的花瓣、花萼、花托,然后将各部分组装成一枝花,最后再将每种花拼装成完整的一束。
今年36岁的郭媛媛是希望之家的一名伤友,平时负责东城区希望之家的日常来访接待。本次冬残奥会花束的制作活动,她所在的北京东城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共有20多人参与。
郭媛媛告诉采访人员,自2021年9月底接到毛线物料后,她们就开始参与培训、进行毛线编织。那时,她和大多数伙伴并不知道自己是在为北京冬残奥会制作颁奖花束,只是自己平时喜欢手工制作,又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就报名参加了这一活动。
花束的制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初期培训时,伤友们在希望之家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参照制作手册,一步步学习如何编织。但大家的基础手工水平和身体状况各有差异,学习的进度有快有慢,编织出来的花瓣大小和松紧程度也各不相同。为了保证花束的协调美观、达到统一的质量标准,希望之家的工作人员和伤友们进行了反复调试,按照每一个人的情况配备最适宜的针线。对于一些零基础的伤友来说,繁复的针法使他们在学习初期便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与常人相比,脊髓损伤者在花束制作过程中要克服更多的障碍。希望之家的伤友们大都依靠轮椅活动,久坐着进行编织对他们的颈椎和肢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许多伤友们的大小便都需要旁人帮助或借助导尿管,为了节约时间,他们选择用少喝水等方式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