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壹现场丨北京2022年冬奥会“绒耀之花”诞生记( 三 )


为了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花束制作,伤友们可能每天会花费15-16小时来编织花瓣。到了后期质检时,郭媛媛说,“大家的手上都生出了老茧,触觉变得不那么敏感了,需要用脖子或身体的其他柔软部位来感受花束,确保在肉眼不可见的地方没有铁丝裸露在外,以防对残疾人运动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回顾起过去的两个多月,郭媛媛觉得这是一段辛苦但十分值得的经历。当大家知道自己是在为残奥会制作颁奖花束后,都倍感自豪,“要是知道这样,还会再多做一些。”
除了北京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成员们,中国狮子联会北京圆梦服务队的志愿者也参与了此次制作,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必要的帮助。“前后共有20余人帮助整理毛线,借助机器或手工将毛线缠成线团,方便残疾人朋友编织花束。”志愿者曹璐表示。
由于疫情影响,制作者们各自分散在全市各区工作,或独自在家中,或三三俩俩约在一起。
据统计,从2021年11月到2022年1月中旬, 150多名残疾人制作完成了500束花,其中包含79474片花瓣,12560片叶子,总计638万多针。
充满爱意 上海“巧手妈妈”钩出4400朵玫瑰
2022年1月11日下午,在上海杨浦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杨浦区巧手妈妈公益坊团队负责的4400朵玫瑰全部制作完成,最后的800朵玫瑰分两箱发往恒源祥集团进行总装。
【 冬奥会$壹现场丨北京2022年冬奥会“绒耀之花”诞生记】负责人黄宏英介绍,2021年9月30日接到任务,杨浦区妇联公众号上就发布号召,全市具有编织技艺的人员都可报名参加,报名人员需要现场根据图纸或者教材做出样品,符合条件的留下,“团队里有一位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绒线编织技艺传承人刘晓梅,一个花托在她手上仅需六七分钟就能完成,这让我们很有底气地接下了这项任务。从10月15日拿到线正式启动,大家按照特长分别制作了花瓣、花托、花叶。全程各司其职,流水线作业。”
为赶进度,每完成一部分就随时交付,10月19日开始组装,全区约150位阿姨参与其中。130余人负责每天“居家办公”,编织玫瑰零件。剩下的人,则专门在杨浦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负责组装花朵。她们之中年纪最大的牟国英今年已经80岁。
牟国英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能参加一个这么伟大的工作,是非常荣幸和自豪的,即使是公益性质的依然乐此不疲,“每天从早8点出门等车,一直忙到下午四点半,除了吃饭基本不休息。把我们这个‘永不凋谢的花’带到世界各地去,长期保存,永远记住中国。虽然是冬天的奥运会, 但拿到我们这个绒线花会特别温暖。”由于花束需要特别紧实,拉拽绒线时手指难免会被勒得生疼甚至受伤,牟国英的手上因此已经绑了好几条医用胶带。
也有不少退休人员是放弃了社区活动,专门请假来参与这项工作的,因为她们觉得自己也是在为国争光,更有意义。
黄宏英则表示,能够亲身参加这次花束的制作,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每制作一朵,心情无比喜悦。”
可见,每束花都倾注了编织者的大量心血,他们将美好的祝福和诚挚的情感,一针一线编织进了花束中。这束以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的绒线花花束,借其“绒耀之花”非凡喻意,将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台上名副其实的“荣耀之花”。
实习生 王心怡
文/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 宋霞
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