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历史名人的读书方法大全

诸葛亮|历史名人的读书方法大全
本文图片

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
【诸葛亮|历史名人的读书方法大全】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 , 不仅好学 , 而且善学 , 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 。 诸葛亮的读书法 , 对今人亦有裨益 。 诸葛亮读书只“观其大略” 。 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 , 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 , 并一起拜师游学 。
诸葛亮|历史名人的读书方法大全
本文图片

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读书学习“务于精熟” 。 曾经“走马荐诸葛”的徐庶则折节学问 , “卑躬早起 , 常独扫除 , 动静先意 , 听习经业” , 目的为求得“义理精熟” 。 诸葛亮读书却与诸生不同 , 他是“独观其大略” 。 他没有钻进书堆 , 死记硬背 , 而是泛读大概 , 撷取精华 , 掌握其实质 。
诸葛亮读书也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 正常地作息 , “每晨夜从容 , 常抱膝长啸” 。 他对好友们说:“你们几位从政可以做到刺史、郡守 。 ”三人反问诸葛亮“仕途”如何 , 诸葛亮“笑而不答” 。
后来事实证明 , 读书务求“精熟”的石广元、徐庶、孟公威等人 , 也的确只做到刺史、郡守 , 而读书务求大略、得其精髓的诸葛亮成为一代贤相 。
陶渊明:“会意”读书法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 。 他在《无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 , 不求甚解 , 每有会意 , 便欣然忘食 。 ”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 , 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 实际上 , 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 , 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 , 不死抠个别字句 。
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
宋朝着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 , 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 。 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 , 每一书 , 皆作数过尽之 。
书富如入海 , 百货皆有之 , 人之精力 , 不能兼收并取 , 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 故愿学者 , 每次作一意求之 。 ”意思是说 , 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 , 内容丰富 。
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 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 , 不是同时涉及其它的目标或问题 。 所以 , 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 , 日久天长 , 必有所获 。
苏轼自己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 , 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 , 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 , 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 。 数遍之后 , 苏轼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
陈善:“入书出书”读书法
南宋人陈善着有一部《扪虱新话》 , 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 。 始当所以入 , 终当所以出 。 见得亲切 , 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 , 此是出书法 。 盖不能入得书 , 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 , 则又死在言下 。 惟知出入 , 得尽读书之法也 。 ”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 读书要知入知出 。 入 , 就是要读进书中去 , 读懂吃透 , 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 , 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 , 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开始读书时要求入 ,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 。
如果读书不能读进去 , 那就不可能理解“古人用心处” , 也就是说不能体会书中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明的文学技巧;倘若读书不能跳出来 , 那就要“死在言下”了 , 也就是说 , 思想被书本束缚住 , 成了书奴、书呆子 。 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 , 这才是读书的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