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场馆|北京冬奥会场馆里蕴含着怎样的“中国式浪漫”

冬奥场馆|北京冬奥会场馆里蕴含着怎样的“中国式浪漫”
本文图片

北京冬奥会一天天临近
标志性场馆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冬奥场馆|北京冬奥会场馆里蕴含着怎样的“中国式浪漫”】和首钢滑雪大跳台
从创意到最后建成
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面对部分冬奥场馆
赛后利用不佳的问题
北京冬奥会设计者做出了什么努力?
让我们跟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
首钢滑雪大跳台总设计师
张利教授
在人文清华讲坛上的精彩演讲
一同提前感受“北京冬奥之旅”
揭秘场馆建设背后的
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超人”运动员所使用的场馆
如何在赛后为大众所用
中国式浪漫

北京冬奥会场馆设计 , 从一开始就把传递中国文化列为主要课题之一 。

▽一分钟带你体验“雪如意”有多美▽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设计灵感源自“如意” 。 跳台滑雪的赛道是S形曲线 , 设计团队认为最契合的传统文化元素就是“如意” 。 但在具体实施中 , 这个造型很有挑战性 , 顶峰的位置要构成“如意柄首”的样子就不能太小 , 但太大承重又有问题 , 后来将顶峰的位置设计成空心圆 , 承重问题才迎刃而解 。 “雪如意”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悬挑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馆 。
冬奥场馆|北京冬奥会场馆里蕴含着怎样的“中国式浪漫”
本文图片

冬奥场馆|北京冬奥会场馆里蕴含着怎样的“中国式浪漫”
本文图片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 张家口 , 2020
首钢滑雪大跳台设计的灵感则是来自跳台竞赛剖面曲线与敦煌“飞天”飘带形象的契合 。
张利提出 , 滑雪大跳台运动从助滑到起跳、翻滚、落地 , 这些动作背后动感的曲线用什么样的中国文化元素符号来表现?这项运动的英文名字叫Big Air , 最大限度地往空中腾跃 , 而中国的飞天也是在空中腾跃的 。 东方的绘画和西方传统绘画不一样 , 我们不通过解剖学表达人的骨骼、肌肉、皮肤 , 而是通过衣物的轨迹表达动感的人体经过的痕迹 , 因此敦煌飞天的飘带就是表达这项运动动感曲线最好的载体 。
高科技与环保并重
国际奥委会在2010年以后开始在奥运会中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建设 , 都强调最小生态足迹的绿色原则 , 所有东西跟自然最好是亲护关系 , 所有东西全生命周期内不能留下任何不可移除的痕迹 。 无论是能源系统供给 , 还是建筑本身 , 从室内到室外对局部环境调整的技术 , 充满了对自然的尊重 , 对人文社会发展、对地方发展的支持 。
冬奥场馆|北京冬奥会场馆里蕴含着怎样的“中国式浪漫”
本文图片

“雪如意”的选址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地貌 , 其所在的山谷 , 落差与形状都与竞赛需求高度契合 , 被认为是“天生的”跳台滑雪场地 。
“雪如意”整个跳台支在山谷里 , 而国际惯例一般很少这么处理 , 因为这会增大工程难度 , 但是好处显而易见 , 能够继续保持场馆周围的正常生态循环 。
科技手段也为北京冬奥场馆建设保驾护航 。 比如 , “雪如意”顶部在哪个地方掏空 , 并不是凭经验“拍脑袋” , 而是借助了人因技术的科技手段 , 通过虚拟现实环境测试人们在不同地方的驻留时间 , 最终选择了兼顾多功能空间与观景体验的方案 。 该方案中内外两个圆并不同心 , 大概偏 1/4 左右 , 顶部由此分为A、B两个空间 , A空间在前端 , 可以远眺 , 而B空间在后端 , 可以举办各种活动 。 实际建成后 , 又在现场进行测试 , 发现实际测试出来的结果符合对设计方案的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