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为《诗路雁迹——赵雁君“浙东唐诗之路”书法集》赵雁君 供图
中新网杭州1月14日电(张煜欢)千百年来 , 众多文人墨客从钱塘江出发 , 经浙江古都绍兴 , 自镜湖向南过曹娥江 , 溯源而上 , 入剡溪 , 过天台山……走出了一条长达500公里的“浙东唐诗之路” , 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 在当下 , 有这样一位书法家 , 历经数载重走“浙东唐诗之路” , 以书法为载体 , 展现浙东唐诗之气象 , 呈现浙江山水之优渥 , 铺陈浙江人文之渊博 。
这位书法家就是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赵雁君 。 他的最新作品《诗路雁迹——赵雁君“浙东唐诗之路”书法集》(下称《诗路雁迹》)于近日出版 , 内容涉及诗画、山水、佛道、名人等四大主题 , 以历代文人墨客吟诵浙江的山水诗篇 , 书写下“浙东唐诗之路”的人文山水印象 。
文章图片
图为赵雁君书法作品 。赵雁君 供图
【山水|赵雁君书法集《诗路雁迹》:笔墨上的“浙东唐诗之路”】2019年 , 浙江出台《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 , 以诗(诗词曲赋)串文、以路(水系古道)串带 , 对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等“四条诗路”建设作出部署 。 这“四条诗路”是浙江文脉 , 体现着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 , 也是浙江史脉 , 是青山绿水间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
赵雁君称 , 诗路文化带建设可谓当代与历史相辉映的资源集合 , 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独特整体 。 这一时代实践主题催生了他书写《山水雁迹》续篇的创作构想 。 于是 , “浙东唐诗之路”作为首篇诗路主题创作 , 纳入其创作计划 。 在《全唐诗》2200多位作者中 , 共有451位围绕“浙东唐诗之路”写下1500多首名篇佳作 。
“像‘浙东唐诗之路’这条诗歌古道 , 既为当代‘美丽浙江’建设孕育了文化基因 , 也为艺术家进行主题创作提供了文本载体 。 ”赵雁君称 ,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 , 其反复阅读《浙东唐诗》 , 力图通过诗文去寻觅感悟唐代文人的诗心自在 。
“我还走出书斋索诗寻踪 , 从钱塘江畔的西陵古渡出发 , 经镜湖、过曹娥江 , 溯剡溪 , 上天姥、登天台 , 沿着诗人们的足迹行走了一遍诗路干线 , 直观体悟了唐人笔下‘青山行不尽 , 绿水去何长’的画境 。 ”赵雁君说 , 这期间 , 历史、自然、诗性互相交织 , 时代、人文、艺术共通共融 , 他在一次次感动和喟叹中酝酿了书写千年唐诗的激情和畅想 。
《诗路雁迹》的出版也引发了业界探讨 。 《书法》杂志副主编杨勇在品读《诗路雁迹》时 , 同样为这千年诗路背后的人文精神所感染 。
“此次《诗路雁迹》的书写内容围绕‘浙东唐诗之路’展开 , 浙东的丰茂蕴藉 , 不但哺育了浙东的子孙 , 还是历代大文人景仰和隐逸的地方 。 遥想一千多年前 , 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对后世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诗人 , 曾在这片土地上留连、吟哦 , 或惆怅、或激昂 , 无不令浙东这片土地充满蕴藉之气 。 ”杨勇说 。
在他看来 , 古典诗词之所以能时时萦绕和感动人 , 就在于其所蕴含着人的最本真的生命景象和生活态度 , “诗词常常会触发我们的思考 , 即人怎样平静而温馨地经历生活和走过生命 。 ”
杨勇认为 , 浙东诗词全面记载了千百年来当地的人情、风俗、景致和变迁 , 大量的诗词看起来不外乎抒怀、览胜、酬唱、饯别、咏史等 , 其实涵盖了天地人文的方方面面 , 讲述和留住了浙东和浙东人千秋里的那个“一瞬间” 。
- 山水长&北宋诗人王安石彻夜难眠,写下一首忧国忧家的“静夜思”
- 中国艺术#他笔下的山水画山势生动,风起云涌,势不可挡!
- 沈周@表现文人在山水中的畅快自由,宋旭《归舟图》
- 教学|中英直播间丨梁亚力中国画山水画教学示范
- 皇宫@他的山水让宋代皇帝爱得发狂,整个皇宫都是他的画,如何做到呢
- 禅宗!为什么说山水画创作思想,诠释的是禅宗的法脉?
- 皴法!论康家宪山水画自然介入审美体系艺术
- 国画&职业画家丁洪运国画山水画作品欣赏
- 张有合#山水画作蕴含画家情感,其中有三重人生哲理,可供欣赏时参考
- 山水画$山水画造境中的空间营造 | 朱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