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山水画造境中的空间营造 | 朱金宇
文章插图
朱金宇艺术简介1989年生于湖南醴陵,2014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山水画创作研究方向,获硕士学位,师从袁学君先生。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教学中心主任,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院聘画家,湖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水画造境中的空间营造中国山水画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方式和营造方法。山水画家对客观自然认识与笔墨表现的不断成熟,总结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系统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山水画空间营造法式。早在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中就有提到“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这段内容里面阐述了早期山水绘画关系中的远近、大小、高低等基本透视法则。北宋时期郭熙提出了“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后韩拙提出“迷远、阔远、幽远”三远法,元代的黄公望提出“平远、阔远、高远”三远法等等都是对山水画空间营造法式的进一步完善。西学东渐之后西方美学体系的东输虽然对中国山水画空间营造的意识形态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也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空间营造的方式方法。从那时开始,对自然山川的观察认知与山水画造境都或多或少的有无意识的中西融合,秉承着“法无定法”“为我所用”的原则。不过随着山水画家对自然物象的深入观察和对表现技法的不断探索,山水画还是有其自身的空间营造特点。
文章插图
雨后青山 35cm×46cm 2019年一、物象空间
“构图”不管在哪个艺术门类里它都是举足轻重的,它既包含着构成形式,又囊括了图式法则。它所表现的是在二维平面上的绘画空间,而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山水画在平面有限的宣纸上进行经营布置,自然景物的取舍与组合是否合适,是否符合绘画艺术形式美感的构成规律,是一幅作品成败的关键。早在南齐谢赫所提的“六法论”中把“经营位置”单独作为一论,这足以说明构图在山水画造境中的重要性。山水画运思构景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画家对自然物象深入观察和深刻体会,达到物我相融,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来诠释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精神。画家对山水画构图规律的掌握离不开其对自然景物“饱游饫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就有表述“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山水画家做到胸中有丘壑,则运思布景才会得心应手。随着对山水画的理解不断加深,山水画家在饱览自然景物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说到“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会见一重山,岂可重悉见?”“以大观小”在山水画造境中既是一种观察方式,也是一种营造空间形态的法式。它不是全凭视觉直观来看景,而是俯瞰式的群览,再结合主观想象来获得迁想妙得的营造法则。山水画家在面对景物时不同于西方固定在一个角度上观察,而是“面面观”“步步移”的游观,是在一个多维空间里通过仰观、俯察,近观、远看等不同角度去体会其所带来的视觉感受,这些视觉形象的呈现在山水画布局时可大可小、可近可远、可藏可露,从而使得山水画的表现更加自由。这也是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所在。我们在山水画造境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对自然景物进行直观的描写,而是山水画家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后的结果。
- 文物|上博虎年迎春展,呈现中日文物中的虎文化
- 单雄信@说一说隋唐演义中的18条好汉的历史原型和武力排行榜
- 科瓦列夫!清末民初,外国人眼中的北京春节:爆竹声中福运到
- 中国艺术$艺术鉴赏网:张筱玲谈“八大山人”画中的“拙对变”「专栏」
- 山海经|《山海经》中的记载竟然与实相符?
- 中国艺术#他笔下的山水画山势生动,风起云涌,势不可挡!
- 张无忌@金庸取了3个好名字,连自己也无法超越,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 沙漠|北美德克萨斯州沙漠中的工业风格住宅
- 沈周@表现文人在山水中的畅快自由,宋旭《归舟图》
- 尖晶石!孝靖皇后佩戴的凤冠,口衔罕见异形珍珠宝石,成为凤冠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