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注&郑玄《礼记注》为何成为研读《礼记》的必修书( 三 )


西汉时期,“礼经”博士戴圣等传习《仪礼》,《礼记》源自《汉志》记录的“《古文记》百三十一篇”等五种。“礼经”即《仪礼》写于汉尺二尺四寸简,附经而传习之“记”抄于一尺二寸简,“记”是解“经”之文,“经”“记”地位并不相等。郑玄注《周礼》《仪礼》《礼记》后,撰写《三礼目录》一书,依据刘向《别录》将《礼记》四十九篇分属通论、制度、明堂阴阳记、丧服、世子法、乐记、祭祀、吉事等八类,把《曲礼》内容分属于吉、凶、宾、军、嘉五礼,如是分类,说明《礼记》内容驳杂。《三礼目录》《礼记注》的撰作,说明郑玄认可《礼记》,有意提升《礼记》地位,将《礼记》与《周礼》《仪礼》并列,合称“三礼”,后言礼者,“三礼”并重。汉魏以降,朝代更替,制礼作乐,宗庙祭祀,婚丧嫁娶,《礼记》皆为根据;唐代《礼记》入“五经”,宋太宗于淳化三年(992)下诏刻《礼记·儒行》篇赐予近臣和进士,《内则》被宋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承袭,《礼记·大学》《中庸》入选“四书”,地位逐渐远超《仪礼》《周礼》,是与郑注分不开的。
宋代以来,郑注主要以刻本形式流传,有经注本、注疏本之别,经注本之蜀大字本、抚州本、余仁仲本,注疏本之八行本、和珅本、阮刻本,皆为善本。近中华书局出版《礼记注》整理本,以余仁仲本为底本,校勘诸本,吸收众家之长,甚便阅读。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5日 11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