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刘海粟与徐悲鸿恩怨难解:从年轻斗到去世,彼此瞧不起对方的画

徐悲鸿|刘海粟与徐悲鸿恩怨难解:从年轻斗到去世,彼此瞧不起对方的画
本文图片

徐悲鸿
民国多才子 。
类似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 , 民国文化也是别有洞天 。
在美术领域中 , 老百姓都晓得徐悲鸿 , 却鲜有人知道刘海粟 。 甚至听闻刘海粟与徐悲鸿不睦 , 还会天真地问上一嘴 , 刘海粟是谁?
其实 , 刘海粟的名声丝毫不逊于徐悲鸿 , 只不过 , 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 , 在艺术领域上 , 其光芒被遮蔽了而已 。
刘海粟与徐悲鸿都是江苏人 , 不同的是 , 刘海粟生于一个养尊处优的商贾之家 。
徐悲鸿|刘海粟与徐悲鸿恩怨难解:从年轻斗到去世,彼此瞧不起对方的画
本文图片

刘海粟
中国第一家美术学院上海美专就是刘海粟创办的 。 而美专的创办虽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却因刘海粟的逃婚而起 。
当年刘海粟逃婚之后 , 便想去日本 , 领略大洋彼岸的绘画艺术 。
父亲不忍儿子远渡重洋 , 追至上海 , 出资为其办了一所上海图画美术院 , 校址选在上海乍浦路8号一座租来的西式楼内 , 这便是上海美专的雏形 。
从小深爱绘画的刘海粟因着这一层经历 , 被后人给予美誉 , 称其“开创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先河 。 ”
建校之初自然是艰辛的 , 除了要筹备教学上的事宜 , 还在报纸上刊登了招生启事 。 由于资金有限 , 一切都是从简的 。
门口上手书的“上海图画美术院”据说是刘海粟把几支毛笔绑在一起而书就的 。
就在刘海粟和两位同学踌躇满志想要有所作为的时候 , 远在江苏宜兴的徐悲鸿却是另一番光景 。
徐悲鸿|刘海粟与徐悲鸿恩怨难解:从年轻斗到去世,彼此瞧不起对方的画
本文图片

徐悲鸿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 , 大抵是取福寿康宁之意 。 其出身贫寒人家 , 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 。 虽然祖上推至两代都是画家 , 却并没有跻身上流 。
在其父的影响下 , 徐悲鸿幼年时就拿起了毛笔 , 颇有绘画天赋的他 , 渐渐地 , 已经可以画一些作品来贴补家用 。
当时那个年代 , 无论是制度还是文化交集 , 都处于旧事将去未去 , 而新事将来未来 。
各种思潮交集碰撞 , 不少有先见之识的文人 , 身上载满着旧中国的文化烙印 , 而心中却孕育着破土新生的文化风暴 。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 徐悲鸿对西洋的绘画技法是极其渴慕的 。
当他在报纸上看到上海图画美术院对外招生时 , 一心思慕去高等学府求学 , 却苦于没有学费 , 而他又没有办法从亲友那里筹到钱 , 因为 , 他们本身也活得捉襟见肘 。
据说当时徐悲鸿一声长叹 , 自觉犹如鸿雁悲鸣 , “悲鸿”之名由此而生 。
徐悲鸿|刘海粟与徐悲鸿恩怨难解:从年轻斗到去世,彼此瞧不起对方的画
本文图片

1912年 , 费尽周折筹钱来到上海 , 徐悲鸿满怀期待步入上海图画美术院 , 但当他步入校园 , 心里却凉了半截 。
首先是这里的设施异常简陋 , 连最基本的石膏像也没有 。 又见寥寥可数的几位新生 , 再看身为校长的刘海粟 , 比自己还要小一岁 。
他不由地感慨 , 这也能叫学校吗?
等到开课时 , 其师资水平更是受到了他的质疑 。 殊不知 , 从小习学绘画的徐悲鸿已经从父亲那里得到过相当专业的教授 。 他觉得 , 美院教师的水平居然还不如自己的父亲 。
徐悲鸿深感上当 , 两个月后 , 便愤然离开了这家美院 。 而他当时的心情 , 刘海粟是丝毫不知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