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刘海粟与徐悲鸿恩怨难解:从年轻斗到去世,彼此瞧不起对方的画( 二 )


据说当年 , 刘海粟还特意寻找了他好久 。
这便是目前仅知的徐悲鸿与刘海粟最初的交集 。 而这 , 也成为了日后二人不睦的导火索 。
徐悲鸿|刘海粟与徐悲鸿恩怨难解:从年轻斗到去世,彼此瞧不起对方的画
本文图片

右为徐悲鸿
这里按下不表 , 画面切换到20年之后 。
此时徐刘二人都已在美术界有了不小的名声 。 自然 , 抛开家庭背景和性情与趣向不同的因素 , 两人在美术领域都有不浅的造诣 。
这一点 , 从另一侧面也可窥见端倪 。
众所周知 , 在文化领域 , 蔡元培惜才爱才之事有目共睹 , 他曾冒雪三顾茅庐请陈独秀出山担任北大学长 , 也曾力排众议将没有学历的梁漱溟聘来北大教授印度哲学 。
凡此种种 , 不胜枚举 。 这里不做赘述 。 单就徐刘二人与蔡先生的交集略微阐释 。
1917年 , 由于自己的老师康有为的力荐 , 徐悲鸿的画作几经辗转来到蔡元培手里 。 蔡先生对其颇为赞赏 , 遂聘徐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 。
来年 , 由于蔡元培和教育总长傅增湘的支持 , 徐悲鸿得以赴法留学八年 , 得偿了他多年的夙愿 。
徐悲鸿|刘海粟与徐悲鸿恩怨难解:从年轻斗到去世,彼此瞧不起对方的画
本文图片

徐悲鸿画作
可以说 , 没有蔡元培 , 就不会有徐悲鸿留学法国的经历 。
相较徐悲鸿 , 蔡元培与刘海粟的交往却更为深久绵长 , 他称赏刘海粟的作品为“闳约深美” 。
二人以上海美专为平台 , 多年以来 , 通力合作 , 对内 , 引进西方美学 , 对外 , 则输出中国教育 , 二人合作默契 , 堪称佳话 。
1932年11月1日 , 《新时代》月刊主编曾今可发表了《刘海粟先生欧游作品展会序》 , 大致是说:
徐悲鸿是刘海粟的学生 , 这对师生在早年是幸运的 , 因为遇到了蔡元培这样的老师才让他们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很好的承和发展 。
只此一论 , 便成为了二人笔墨对阵 , 征战多年的由头 。
对于被刘海粟称为学生一事 , 徐悲鸿早有耳闻 。 他只是一直隐忍不发 , 但当他看到这种说法居然登报 , 便自觉忍无可忍 , 写文澄清 。
徐悲鸿|刘海粟与徐悲鸿恩怨难解:从年轻斗到去世,彼此瞧不起对方的画
本文图片

刘海粟画作
文中斥刘海粟当年所办的学校为“野鸡大学” , 称刘海粟“流氓西渡 , 惟学吹牛 。 ”
对这般的说辞 , 刘海粟自然不肯认头 。 他登报回应 , 大概意思是当年资金匮乏 , 美院尚在创办初期 , 简陋是难免的 , 但二十一年来美院为国内外输送的艺术人才有目共睹 , 不是一两个人的好恶就可以抹杀的 。
文中 , 他还暗讽徐悲鸿为“艺术绅士” 。
而徐悲鸿回应说:“等你苦练十年 , 我或许不再笑你吹牛 。 ”
这样一来二往 , 待刘海粟欲要提笔再战时 , 听从蔡元培的劝说 , 这轮交战才就此打住 。
对于徐悲鸿在文中称刘海粟“勤有道 , 用苦功 , 待汝十年” , 也是有其道理的 。
徐悲鸿是严谨务实 , 稳扎稳打的学院派 , 而刘海粟在绘画技巧上 , 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学院体系训练 , 其写实能力是远远逊于徐悲鸿的 。
徐悲鸿|刘海粟与徐悲鸿恩怨难解:从年轻斗到去世,彼此瞧不起对方的画
本文图片

【徐悲鸿|刘海粟与徐悲鸿恩怨难解:从年轻斗到去世,彼此瞧不起对方的画】刘海粟画作
画家自然而敏锐的觉察能力应该是嗅到了这一点端倪 , 又加之早年的求学经历 , 让他自然对刘海粟没有什么好感 , 认为没有深厚功底的刘只不过在技法上巧取他人的方法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