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27日 , 我收到谢冕信 , 开头称:“一个浑浊的潮流涌来 , 不少的泡沫和草屑浮在上面旋转 。 可惜的是 , 那潮流很快便过去了 。 那种不怕潮流行动如燕祥者 , 值得我们深深记在心中 。 ”
在多年来与谢冕的交往中 , 他常聊起北大的一些教授的轶事 。 印象最深的 , 是说林庚先生责任心很强 。 在严家炎先生当系主任后 , 每周组织一次讲座 , 排了林庚一次 。 为这次讲座 , 林庚先生连续找了有关人员碰头 , 安排提纲 , 有所修改又去找 。 林庚是研究古典诗歌的 , 但自己写诗 , 绝不写旧体 , 而是写新诗 , 写他的九言、十一言 。 他还多次讲过:“我们身上要有些布衣气 。 ”
谢冕所称道的林庚先生的责任心、“布衣气” , 连同谢冕所说的“一生只做一件事” , 也正是谢冕自己的学术人格的真实写照 。
【在场】
把日子过成诗
——谢冕九十华诞暨新书发布会记
文/徐庆全
2022年1月10日下午 , 谢冕先生九十华诞及《觅食记》新书发布会举行 。 洪子诚先生坐镇 , 谢先生的弟子及同事济济一堂 。 我躬逢盛会 , 荣莫大焉!
我和先生相识较晚 , 但从大学开始 , 即旌旗所向 。 后来 , 承接着1980年代“文艺青年”的记忆 , 我转向对当代文学史和思想史的研究 , 谢先生更是绕不过的巨大存在 。 记得是在2012年香山的一次会上得见先生后 , 趋前求教 。 蒙先生不弃 , 得以执弟子礼 。
2017年12月16日 , 在刘福春、高秀芹及李哲诸贤的陪同下 , 谢先生光临寒舍 , 带来了煌煌12卷的《谢冕编年文集》 , 我如获至宝 , 请谢先生和负责为文集配图的刘福春兄签字留念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 谢先生落座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早就想来看看你了 。 ”我感动莫名 。 先生有句名言:“把日子过成诗” , 也成为我风轻云淡地生活的格言 。
1月10日的会议主题很富有诗意:“唯诗歌与美食不可错过——90后‘伟大导吃’《觅食记》新书发布会” 。 这是出自谢先生的高足高秀芹的创意 。 书是她所在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的 , 发布会是她一手操办的 。
谢先生的《觅食记》 , 以吃为经 , 以情为纬 , 融吃于情 , 融吃于意 , 淡淡浅浅的文字 , 却有“长夏江村事事幽”的意境 。
坐镇会场的洪子诚先生 , 是谢先生低三级的学弟 。 与谢先生相比 , 洪先生身材瘦小 , 似乎永远是笑眯眯的形象 。 每当看到他 , 脑子里就飘来“粗缯大布裹生涯 ,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 。
有人说 , “冷幽默”是说者不笑听者笑 , 才有“幽”他一“默”的效果 。 可是 , 洪子诚先生的幽默更“冷” , 因为他的笑眯眯与所讲的“冷”犹如夏冬 , 反差巨大 , 幽默更冷 。 果然 , 他的主题发言 , 追忆与谢先生的交往 , 亦庄亦谐 , 妙趣更胜 , 不时引得一片笑声 。
本文图片
发布会现场 。 中为谢冕先生夫妇 , 右为洪子诚先生 , 左为吴思敬先生
洪子诚先生特意提到了远在福建的孙绍振先生对《觅食记》的评语 。
谢先生和孙先生是北大同班同学 。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 , 关于“朦胧诗”那场争论中 , 谢先生以《在新的崛起面前》开风气 , 孙先生以《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踵其后 , 徐敬亚先生再以《崛起的诗群》相呼应 , 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关于“朦胧诗”的“三个崛起”的争论 。 在这场争论中 , 谢、孙二位先生南北呼应 , 也由此奠定了他们在诗歌评论界的地位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