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阕!见一只大雁殉情而亡,16岁少年黯然神伤,提笔写就无法超越的名篇( 二 )

下半阕!见一只大雁殉情而亡,16岁少年黯然神伤,提笔写就无法超越的名篇
文章插图
尤其是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妙在“摹写情态,立意高远”。初看的感觉是不如辛词豪迈,但是细细琢磨之后,你就能体会到他词中的深意。因为在这首词中,不仅有缠绵悱恻,低回欲绝的爱情,更有人间一些志同道合的知己、友人之间的深情。除了用情感人,元好问这首词的创作手法也相当成功。词上半阕以议论开头,辅以想象中的场景描写。下半阕回顾横汾路的历史往事,衬托出物是人非的凄凉。“招魂楚些何嗟及”一句,是借《楚辞》中的《招魂》,暗示作者在意的伴侣,事实上并非是那种仅仅源于本能冲动寻得的“恋人”,而是源于志同道合,求来的知己。按理说,十六岁元好问,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这个时候他看到一只大雁殉情,那么首先想到的必然是爱情。但是我们如今看到的这首词作,其实是他在成年以后修订过的作品。张炎之所以说它“立意深远”,就在于在这首词的下半阕,作者提到了《楚辞》中的《招魂》。下半阕!见一只大雁殉情而亡,16岁少年黯然神伤,提笔写就无法超越的名篇
文章插图
在《招魂》里面,屈原为什么要魂魄归来呢?他要呼唤的,又是什么样的魂魄呢?原来是他从前在事业上的“知己”楚怀王,因为遭秦人哄骗,被囚禁在武关,抑郁而终。所以成年后的元好问,回忆起这一起大雁殉情事件时,他眼中看到的,就已经不是简单的男女之情了。这样的感情,是包括了男女情在内的,更大范围的一种对“知己”的渴慕的情怀。一个人,其实是非常害怕寂寞的。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人的一生当中有绝大部分的时间,不得不面对寂寞。我们都想寻到一个跟自己志同道合的灵魂伴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支撑我们,走完这凄清寂寞的一生。不管前路是千山暮雪,还是火海刀山。只要有这么一位灵魂伴侣,愿来与我们携手同行,那么我们就无所畏惧了。反之,我们甚至会丧失活着的信心。古人常说:士为知己者死。在这首词的开篇,就已经通过一个问句,点明了词中的主题。那就是——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可以让一个人无惧生死,与另一个人定下契约?下半阕!见一只大雁殉情而亡,16岁少年黯然神伤,提笔写就无法超越的名篇
文章插图
人都是害怕死亡的,为什么有人不但不害怕死亡,反而在失去灵魂伴侣后,主动求死呢?难道这一切,仅仅源于动物本能的冲动吗?显然不是这样的。词中那一只殉情的大雁,其实也不是为了“爱情”而死,它是为了从此能够“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而死!元好问显然觉得,要找到一个肯为对方而死的灵魂伴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他要给大雁修坟,再写下这首词,让千秋万古的文人们,借这个机会,为知己难求而痛饮狂哭。>结语>《摸鱼儿·雁丘词》是元好问十六岁时的作品,不过我们如今见到的,却已经不是他十六岁的原作了。虽然原始手稿已经遗失,但是我们也不能够武断地说:十六岁的元好问,不可能有词里那种深邃的思想。毕竟古人成熟得早,元好问少年早慧,十六岁时已经可以去考状元了。除了这首词,元好问还写了很多词作。有一部分词作的创作水平和立意,其实也并不比这首词差,甚至还更好,但是影响力却不如这首词。下半阕!见一只大雁殉情而亡,16岁少年黯然神伤,提笔写就无法超越的名篇
文章插图
那是因为,这首词前面所讲的内容非常地通俗。尤其是词的上半阕。不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不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一讲到爱情,大家都懂。立意深远的部分,恰好是在不好懂的下半段。但是相关电视剧在编写歌曲的时候,“巧妙”地将其腰斩了。所以最后借着电视剧,这首词又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