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纹章|警惕职业打假这柄双刃剑

火焰纹章|警惕职业打假这柄双刃剑

文章图片


【火焰纹章|警惕职业打假这柄双刃剑】
打假维权天然带有公益属性 , 如果抱着盈利的目的去做 , 不可避免会在合法维权的路上走偏 。作者| 狄宣亚 编辑| 李玲 本文首发于《时代邮刊》第427期


近段时间 , 花16800元教你维权的高价“职业打假”课程 , 引发了舆论关注 。 打假维权从一种作为“社会公器”的手段 , 转变为一种被大肆兜售的商品 , 让人始料未及 。

近年来 , 公众对“职业打假人”并不陌生 。 此前 , 有“中国第一职业打假人”之称的王海 , 公然打假网红辛巴直播带货卖假燕窝 , 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 也将职业打假人带入了公众视野 。 随着网络电商和直播带货的兴起 , 职业打假人的“用武之地”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 频频激起舆论事件 。

随着对职业维权行为的认知加深 , 公众也越发了解到“职业打假人”这一群体的双面性 。 职业打假人曾经受到公检法部门的力挺 , 这并不奇怪 , 职业打假人群体的出现 , 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假冒伪劣产品制售者的无形威慑 。 他们像牛虻一样 , 紧紧盯着消费市场上假冒伪劣的“脓疮” , 一旦发现假货的流行 , 能利用法律手段 , 通过正规的维权途径 , 维护消费市场的正常秩序 。

但职业打假的湖水并非清澈明净的 。 一些职业打假人在正规打假途径之外 , 还有很多“歪招” 。 有的人利用网络外挂或故意栽赃 , 化身“差评师” , 通过实施虚假投诉、恶意差评 , 骗取平台补偿或优惠 , 敲诈合法商家 。 有的人为了获取高额调解款 , 甚至不惜威胁、勒索商家 , 从合法的打假人变为非法的敲诈勒索者……

从合法到非法 , 仅有一线之隔 。 很多职业打假人 , 游走在合法与非法之间的边缘地带 , 疯狂地试探法律的底线 。 对于非法敲诈的勒索行为 , 法律自然不会姑息 。 据媒体报道 , 此前一名19岁小伙靠打假一年内挣了20万元 , 起诉商家800次 , 最终被法院判定涉嫌敲诈勒索犯罪 , 被警方立案调查 。 这些职业打假人不仅抢占了公共司法资源、执法资源和行政资源 , 同时也堵上了其他真正有维权需求的消费者的正规维权渠道 。

从根本上看 , “职业打假人”这一群体基因中便带着结构性矛盾 。 打假维权天然带有公益属性 , 如果抱着盈利的目的去做 , 不可避免会在合法维权的路上走偏 。 一旦职业打假人无法把握好法律、合规的界限 , 就很容易滑向非法、违法的深渊 。

某种程度上 , 职业打假人是适应市场需求而诞生的 , 是时代的产物 。 在市场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的阶段 , 有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 需要职业打假人发挥监督作用 。 等市场逐渐成熟 , 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 , 职业打假人的“用武之地”也将逐渐缩小 。

当下 , 要警惕职业维权这柄双刃剑 , 既要鼓励以合法合规的手段维权 , 做假冒伪劣产品的揭发者、检举者 , 同时 , 也要警惕职业打假人以合法名义 , 行“逐利”之实 。 要用法律武器打击职业打假人的非法牟利行为 , 旗帜鲜明地对职业打假人“海啸式”的举报投诉说“不” 。

一直以来 , 职业打假人都“自诩”为消费市场上的“赏金猎人” , 但如果维护正义的“猎人” , 转变成了“盗猎者” , 同样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 只有这样才能让打假和维权回归本来的朴素与纯粹 , 回归人们守护正义与良善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