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不一样的革命者
善养浩然之气,既是黄志忠的特点,但也是把双刃剑。戏剧的角色五花八门,各种路线博大精深,缺陷之美更易深入人心,浩然之气却难言鲜明。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宅门》里陈宝国的匪霸之气和刘佩琦的纨绔之态都是典型,但若换黄志忠来演,必然魅力减半,这是戏路和规律使然。
这一状况在2011年的《新亮剑》中得到了证实。此剧翻拍自经典名作,媒体观众自然要拿黄志忠和李幼斌进行横向对比。从成片效果来看,黄志忠不可谓不努力,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也在于其力道不能准确投向李云龙这个角色的精髓:粗鲁、市井、无赖、痞气、喜感。李幼斌当年剑走偏锋,拿角色当反角来演,最终获誉无数;黄志忠另起炉灶,演得过于铿锵正统,反而少了味道。诚然,《新亮剑》的失败和导演理念、整体选角不无关系,以至于黄志忠和其他演员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但这也有黄志忠自身的缘故,也就是说,他的特质没有那么适合李云龙,至少远没有李幼斌那么适合李云龙。
但有所缺必然有所长,塑造李云龙的失败并不影响黄志忠塑造其他形象的持续成功。他一方面在《天字一号》和《风云1949》等剧中维系自己的优势路线,另一方面也能在《家常菜》《咱家那些事》等剧中演绎沉稳可靠的居家男人。更不用怀疑的是,黄志忠既能在《皮五传奇》中驾驭市井喜剧,也能在《鹤唳华亭》中展现皇族气质。他的戏路既不狭窄,深度上则更为精进,而他厚积薄发的浩然之气,也让他在重塑革命者方面卓有成效。
这些角色中,点睛之笔无疑是《建军大业》中的朱德。作为黄建新“建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建军大业》由导演刘伟强挂帅,是三部当中商业性最强的一部,其中明星云集,黄志忠却再次超车型发挥,让朱德这一形象的魅力凌驾于刘烨扮演的毛泽东,以及朱亚文扮演的周恩来之上,从男三蹿升为男一的地位。这是黄志忠擅长之事,是实力使然,但更重要的是,他使用了不一样的思路去诠释朱德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
或许是编剧的意图,也或许是黄志忠本人的想法,《建军大业》中的朱德带着某种刚柔并济的古代侠客之风。在南昌起义之前,他一袭长褂,穿梭于权贵之间、圆滑老辣,在酒楼里谈笑风生;起义之后,他戎装飒爽,冲锋陷阵于众人身前,指挥若定,是铁打的勇将。两分多钟的战斗动员宣言令人触动,离不开他高超的台词功底,这一点,恐怕任何看过他在《见字如面》出场的观众应该都会印象深刻。
朱德还是那个朱德,但区别在于黄志忠的版本一方面抓住了他思想转变的时刻(由旧军阀变成革命者),折射出其内在深度,也同样在个性魅力方面重塑了人物。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朱德,黄志忠的深描带出了这个人物的内在品质:他曾因军阀气而被拒入党,后来弃官辗转德国哥廷根大学读哲学,只为寻找马克思的火种足迹完成自身证悟(洗涤军阀之旧气),最终在柏林找到我党,又回南昌一锤定音。其信念之坚定、足迹之长远,在让人感慨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朱德这个活生生的人。
文武双全、张弛有道,这些典型的男性气质都呈现在《建军大业》的朱德身上。但这绝非终点。在朱德之后,他又在大小屏幕上塑造了萧睿鉴这位野心帝王、洪赟兵这位硬汉父亲、袁隆平这位功勋院士,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气质,而且能够厚积薄发,以一些戏份极少的角色(如《八佰》里的老葫芦、《中国机长》中的机场调度员、《在一起》中的郑院长)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如前文提及,我国男演员的气质有不同谱系,或者先后发展,或者并行交叠,构成基础分类和演进图式,通常,人们比较容易将演员和这些类型对号入座,能多方向兼容乃至全部兼容的少之又少。但黄志忠似乎是一个典型个案,他似乎同时具备颜值、气概、贵气、内在幽默以及全能魅力,如果说内地华语男星大多是大成若缺的单向主义代表,那么抛开硬汉表面,黄志忠应该是相对综合的那一位。
- 儿子&封面评论 | 杭州版《美丽心灵》刷屏,唯有潺潺的爱可消融厄运的坚冰
- 榜单|发掘大格局大气象作品,《扬子江文学评论》年度榜公布
- 送祝福$写春联,送祝福!安徽定远文艺志愿者在行动
- 息烽县@「公安心向党护航新征程」贵阳市公安局文艺小分队到息烽县局交警大队慰问演出
- 书法|苏过 苏东坡最文艺的后人
- 河北梆子#(新华全媒+)“剧院虽已关,演出不停止”——天津广大文艺院团工作者以“艺”战“疫”提振士气
- 李墨#海南文化消费潜力加快释放:打造精品文艺活动,丰富文化产品供给
- 下里#书法评论:带你了解真正的雅俗共赏,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 评论家#文学创作中的恐洋崇洋现象
- 艺术教育#文艺评论 | 从舞台到屏幕 流媒体会让喜剧变成快消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