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汉潜唐昌|遇见汉潜唐昌|我们还会“遇见”( 二 )


1800余年的临安县古老得让人崇敬:从金书铁券到钱氏家训;从谢安东山到李纲提举洞霄宫;从咨夔辞官到徐渭辞别 , 浮玉之山到地球独子;从东坡捕蝗到宾王归隐 , 渠田耕织到唐昌胜境……
一幕幕不是走马灯 , 就现实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 如一幅直挂着的画 , 从老到新 , 从旧到今:有人、有事 , 有景、有观 。 这些几千年的景象 , 好像都装在一卷巨大的画里 , 然后突然从一个你看不到的高度把画翻跌下来 , 纷繁、浩渺 , 震到心无一物……
遇见汉潜唐昌|遇见汉潜唐昌|我们还会“遇见”
本文图片

△天目山禅源寺
【三】
谁说不是呢 , 天地之间 , 居其中者是人 , 太多的人曾和临安有过交集 , 曾把自己的一部分或者一半留给了临安:好奇、不解 , 甚至纷争 。
《讨武曌檄》后 , 据说骆宾王归隐临安 , 终老于此 , 归葬义乌 , 他为什么要来?
五代十国钱镠创国杭州 , 又为何不择钱塘而归息临安?
北宋熙宁年间的翰林刁璹怎么就到了於潜任县令 , 治事颇佳又为什么突然辞官归去?
还有 , 苏轼和道潜的初见到底在哪里?东坡和琴操的情缘实有多伤?
总想找一个机会来说一说这其中的是非曲直 , 这些争论看似在临安 , 其实又不完全是临安 。 以苏轼和道潜的初见地点来说 , 争议方不仅有大名鼎鼎的北宋诗僧惠洪、现代文人林语堂 , 还有史料权威的《咸淳临安志》、《浙江通志》 , 引以佐证的除了苏轼、道潜自己的诗词 , 还有秦观、苏辙的等等 。
很可惜 , 这些争鸣没能好好发动 , 乃至于依然钩沉于浩穰烟波里 , 未预留白、无见明日 。
遇见汉潜唐昌|遇见汉潜唐昌|我们还会“遇见”
本文图片

【四】
好在这些只是大醇小疵 , 并不影响已经写出来的文字被人欢喜 , 被人转阅和收藏;更不妨碍把我们设计的遇见系列封面图作为自己宣扬家乡文化的名片——我听说 , 《遇见吴越国》这本小书已经再版了好几次 , 目前还有很多人希望能够得到一册 。
于是觉得天真的快乐 , 也给自己鞭驽策蹇地查史采字找到了安慰的理由——需要这种天真快乐的不止有我 , 还有那些陪同爬天目山、走青山湖、宿月亮湾的人 。 临安区有5个街道、13个镇 , 曾给过协助的人太多 , 允许我向你们集体道谢:没有你们 , 就没有这一次临安文化的“家底普查” , 就没有这一次临安文化的“集中外宣” , 就没有这一次临安文化的集结荟萃 。 三年的时间 , 无论工作的地点、岗位、职责是否变动 , 你们都有关注和鼓励 , 弥足珍贵 。 如果还有下次 , 我依然会来找你们 , 想必你们依然“心殷殷之” 。
遇见汉潜唐昌|遇见汉潜唐昌|我们还会“遇见”
本文图片

△临安青山湖 。 俞海/摄
【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 文化兴国运兴 , 文化强民族强 。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文化如水润物 , 如酒醇厚——它就在我们的心里——文化的发展依然绵长赓续 , 暂划“句号”的只是这一次的文化探索 。
门外若无南北路 , 人间应免别离愁 。 有关临安文化的邂逅相见 , 现在就要结束 。 离绪千种 , 憧憬下一次重逢——今日之分 , 是为明日之期;今日之别 , 是为他朝契阔相逢 。 毕竟 , 从《遇见吴越国》开始 , 我们就已经在精神文化上重叠了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