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推介衡阳非遗传承人——谭琴】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 而剪纸艺术作为民俗文化的陪衬 , 在民间顽强地生长 , 延续到了今天 , 显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 , 也显示出中华民族的恢弘气度和深邃的文化底蕴 。 近日 , “90后”剪纸艺术非遗传承人谭琴做客国学讲座 , 为大家讲述剪纸艺术的神奇魅力 。
本文图片
剪纸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剪纸刚刚“诞生”时 , 人类还不会造纸术 , 我们的先祖就用树叶和金、银、帛剪成物象的剪影 。
最早被载入史册的剪纸作者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时期的周成王 , 《史记》中载有其“剪桐封弟”的故事:有一天 , 周成王姬诵用梧桐叶剪成一个玉圭的图样(“圭”是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 , 把它赠予弟弟姬虞 , 令其到唐国去当诸侯 。 君命不可违 , 姬虞只好拿着周成王剪的“圭”去了封地 。
到了唐代 , 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 。 民间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 , 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 , 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 , 形成美丽的图案 。 另外 , 在敦煌莫高窟也出土过唐代及五代的剪纸 , 如《双鹿塔》《群塔与鹿》《佛塔》等都属于“功德花纸”一类 , 主要是用来敬供佛像 , 装饰殿堂、道场 。
在南宋时期 , 我国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 。 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 , 此时杭州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 。 其中就专门有“剪镞花样”者 , 有的善剪“诸家书字” , 有的专剪“诸色花样” 。
到了宋代 , 因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 , 剪纸艺术开始普及化 , 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 , 贴于窗上的“窗花” , 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等等 。 在宋代民间 , 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 , 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 , 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有的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 。
本文图片
清代时期 , 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 , 并达到鼎盛时期 , 就连当时的皇亲国戚也都离不开剪纸 。 在民间 , 人们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 , 美化居家环境 , 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
到了20世纪初 , 剪纸艺术在蔡元培、鲁迅、刘半农、周作人等人的倡导下 , 建立了中国民俗学的雏形 。 他们广泛收集民间文学资料和民间美术作品 , 其中就有民间剪纸这一项 。 20世纪30年代 , 艺术家陈志农在北京开始了民间剪纸的研究与创作 , 他用速写和剪影的形式描绘了老北京大量的风俗民情 , 串街小贩、作坊工匠、食摊茶挑、集市庙会、市井闲人等 。
20世纪40年代 , 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剪纸开始出现 。 延安鲁艺的艺术家陈叔亮、张仃、力群、古元、夏风等人开始学习当地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间剪纸 , 对民间剪纸进行了搜集、发掘、整理和研究 , 并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边区人民生产、生活、战斗的新剪纸 。
新中国成立后 , 在“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指导下 , 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新剪纸 , 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 , 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 。 在新剪纸的创作中 , 除了表现各行各业新气象的剪纸外 , 儿童、体育、杂技、歌舞等也成为剪纸最常见的题材 。
- |【展讯】湖南国画馆艺术家推介工程:湘风雅颂——曾谦作品展即将开幕
- 客座教授#湖边无际-湖南现代美术馆迎春书画小品展(第二回)
- 益阳|湖南益阳独有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虾子起拱”嗨翻天
- 欧洲#到湖南省博物馆共享“欧洲盛宴”
- 孙逊|新书推介|孙逊:《孙逊学术文集》
- 湖南|湖南两父子野钓, 一个落水一个救援, 双双溺亡, 钓鱼安全必须第一位
- 浯溪$颜真卿极其壮观的楷书,刻在湖南一崖壁,书法气势恢宏
- 少儿#梨园小将闹新春 湖南举行少儿戏曲春晚
- 少儿|梨园小将闹新春 湖南举行少儿戏曲春晚
- 梁利|湖南蓝山:腊月来 糖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