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宜平&大寒之后要做好“转轨养生”

南国早报采访人员 赖武慧
1月20日,大寒,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时节,历来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因为大寒过后就立春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要想在新的一年拥有好的精气神,大寒时节就要做好“转轨养生”。
A 大寒之后不宜大补
“今日大寒,火锅走起。”采访人员注意到,大寒时节朋友圈里不少人都在张罗着吃火锅,食谱多为牛肉羊肉鸡肉……可谓“无肉不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张红星提醒大家,进入大寒之后,就不宜再大补特补了,此时要从“冬藏”转“春生”,培阳不耗阳。因为中医认为,在冬季,人们活动减少,阳气是封藏起来的,到了春天,积伏在体内的阳气要开始“升发”。“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但离春天也就不远了。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大寒时节不仅不宜大补,温补也要减少,否则补得过多,身体就变得厚重,体内的阳气就没法升发,脾胃等毛病就会随之而来。
张红星医师介绍,大寒节气适宜清补,可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中医认为,“肾主冬,黑色入肾”“肝主春,青色入肝”,在大寒和立春交替的时候,饮食需逐渐变化转换,由“黑色”转为“绿色”,多吃黄色、绿色的蔬菜等,让身体轻盈起来,以便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清补最好的食材是萝卜,萝卜有消食顺气的功效,被誉为胃肠道的“清道夫”。这时可以用萝卜做主食材,萝卜与牛尾骨、萝卜与虾皮等搭配煮汤做菜都值得推荐。
B 大寒之后养生注意“转轨”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陆盼回医师介绍,从“大寒”到“立春”期间,气候容易出现忽冷忽热的变化,若保养不当,会引发各种疾病发作。此时人体应相应调整,养生重点也要由“冬藏”转轨至“春生”。
具体的做法是:睡宜早,养精蓄锐藏阳气;动宜慢,微汗即可;头宜暖,胸背足忌寒凉;心宜平,节制喜怒晒太阳。大寒时仍处于生机潜伏、万物闭藏的时期,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还处于相对缓慢期,阴精仍需继续培护,阳气不可过早扰动,养生还需顺应“冬季养藏”的原则,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运动尽量选择在白天、阳光充足时进行,建议选择舒缓的运动,如慢跑、散步等。
陆盼回医师表示,大寒是风季的开始,伴随着寒冷的天气,风与寒两股邪气最容易“合伙”侵犯人体,所以此时建议大家通过适当运动来强身健体。有兴趣的可以做站桩导引锻炼,动作要领为:屈髋敛臀,劳宫照膻中,虚领顶劲,空胸实腹。精神内收,眼观鼻,鼻观心。
【 心宜平&大寒之后要做好“转轨养生”】 另外,此时注意调节肝胆经,以便开发阳气防风寒。大寒强肝壮胆的简单方法,就是每天7~11时或者21~23时左右,敲大腿外侧的胆经50次,可以起到疏肝补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