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侯虎|黎侯虎千年 布艺绽古今

黎侯虎|黎侯虎千年 布艺绽古今
本文图片

李小梅在缝制黎侯虎 资料照片
穿过黎侯古城狭长街巷 , 在青石尽头便可看到李小梅的门店——山西长治黎城黎侯虎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门外肃寒 , 店内却是一片火热场景 。 选材、画样、裁剪、填充、绣制、粘缝……100多平方米的店中 , 李小梅几人忙得不亦乐乎 。 四周的展柜上摆满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黎侯虎 , 它们纹样柔和 , 憨态可掬 。
“近几个月的订单就有好几千 。 ”李小梅说 , 一个熟练的巧妇 , 制作一只黎侯虎最快也得两天 。 虎年来临 , 祈福平安的黎侯虎成了人们表达祝福的上佳方式 。
巧手翻飞 , 针线穿梭 , 一条细长精美的黎侯虎尾巴在李小梅手中制作完成 。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侯虎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 她制作黎侯虎已经20多年 。
离古城几公里 , 便是黎侯镇北桂花村 , 村口不远处就是李小梅的家 。 黄土茆塬、小院菜畦的村庄积淀着李小梅的回忆 。
“妈妈的手很巧 , 7岁以前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制的 。 ”李小梅说 , 村里有孩子过满月摆放黎侯虎的习俗 , 巧手的妈妈也成了邻里“红人” 。 妈妈坐在窗前 , 左一针 , 右一线 , 阳光透过窗纸洒落在黎侯虎上 , 亮锃锃的桃形眼睛一闪一闪 , 虎头虎脑就这样印在了李小梅的心里 。
“目光射日斑尾摇 , 逞世杨风步若猫 。 ”简单质朴、传承有序的黎侯虎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 2006年 , 黎城县西关村西周古墓考古挖掘时 , 出土了包括著名的玉石虎在内的大量虎形器 , 也佐证着它的悠悠岁月 。 1998年被邮电部选为虎年生肖邮票发行 , 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黎侯虎的形象早已走进千家万户 , 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也一再引起人们的关注 , 被称为“中华第一虎” 。
“摸摸虎头 , 吃穿不愁;摸摸虎背 , 荣华富贵……”黎城县方言的“虎”与“福”谐音 , 千年传承的黎侯虎寄托着长辈的美好希冀 。 2021年4月 , “沪晋互爱”文旅推介活动在上海举办 , 李小梅作为代表性传承人将黎侯虎的文化底蕴解读给在场嘉宾 。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来上海了 , 早在上海世博会期间 , 她就在中国馆送出去一万个缝制的黎侯虎 。
“光我们这小布老虎摆件就有几十种嘞 。 ”时代变迁 , 李小梅也在不断探索着市场需求 , 虎头抱枕、虎头马甲、披风等一系列延伸产品由此而生 。 不少院校师生专门跑来和李小梅学习制作技艺 , 她总是细心教授 , 位于黎城县内的黎侯虎博物馆也成了许多人了解黎侯虎演变发展的重要场所 。
【黎侯虎|黎侯虎千年 布艺绽古今】“小时候像虎一样健壮成长 , 长大后像虎一样有胆识 。 ”东依太行的黎城县是古“黎侯国”所在地 , 也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 印记着中国革命的艰辛脚步 。 抗战期间 , 在这片总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 全县支前参战2万余人 , 为国捐躯英烈2000多名 , 群众死伤7000余人 。 县内的黄崖洞兵工厂是华北敌后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 , 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发生于此 。
“小时候常在姥姥门前玩耍 , 她缝着布老虎我托着下巴……黎侯布虎陪我从小长大 , 那一针一线藏满家乡的牵挂……”出生于黎城县的“90后”青年杨赛楠自创歌曲《布老虎》倾诉着对黎侯虎的喜爱和浓浓乡愁 。
“它不是冰冷的 , 而是有温度的物件 。 ”李小梅这样说道 。 出得门来 , 开花馍麦香四溢 , 与玻璃窗前昂首直立的黎侯虎 , 一起散发出安静祥和的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