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尚辉:气象恢宏的山川创造( 二 )


但作为以用笔为上、以水墨为上的中国写意画的审美要求 , 这一系黄河画作仍然坚持以笔写急流、以墨画山石 。
【灌木|尚辉:气象恢宏的山川创造】或墨与赭色混搭 , 或墨与赭色互融的水墨意蕴 。
尤其是在《无尽的乐章》巨作中 , 画面右侧以墨融含的少许赭色所形成的烟雾与远处从山峦间蜿蜒流涌的河水所晕染的水墨晕章构成了上下围合之势 , 较好地体现了水与墨与色之间的互融互渗关系 。
灌木|尚辉:气象恢宏的山川创造
文章图片
王世利 《无尽的乐章》 120cmX360cm 2013年
在用笔上 , 不仅体现于用勾廓皴擦来塑造立于水口之隙的山石 , 而且湍急飞流的水形也完全以笔肚堆塑 , 将积墨、积彩融为一体 。
王世利除了在画大型黄河水口上具有自己独特的家法 , 还特别擅长画繁茂的丛林灌木 。 这和黄公望、倪瓒、渐江等文人山水善画秋冬萧索之景的山水画完全不同 。
秋冬之景枝桠萧疏 , 自然也是凸显用笔写意这个笔墨长处的景致 。 反之 , 枝繁叶茂的丛林灌木其雄浑壮阔不仅不是文人画家欣赏的美景 , 而且也难能通过渴笔枯墨获得冷逸的境界 。
王世利擅长画的丛林灌木 , 往往枝繁叶茂 , 他从不走程式化路线 , 用“三角”、“介字”等《芥子园画谱》的方法去遮蔽自己对丛林灌木那种生机盎然的体验 。
灌木|尚辉:气象恢宏的山川创造
文章图片
王世利 《林泉圣境》70cmX180cm 2016年
每遇此景 , 他总是围着这些高大茂密的丛林写生 , 从叶片到枝桠再到树干 , 极尽细微之能事 。
在《春夏秋冬——夏》《万木映群峰》《云水风度气象万千》等作品里 , 我们看到了他对盛夏繁茂灌木的描绘;在《三日不来树满金》《无言的生命》和《春夏秋冬——秋》等作品里 , 我们读到了他对满树秋色的诗意赞美 。
他对于繁密灌木的喜爱 , 体现了一个当代画家对于生命活力的赞颂抒怀 。 从审美的角度 , 这些繁茂之木不是繁华落尽 , 洗尽铅华 , 而是枝叶扶疏 , 华盖满庭 。 其纷披、其苍翠、其蓊郁、其雄壮、其饱满 , 都体现的是画家对当代现实富于寓意的歌颂与礼赞 。
而这些丛林灌木大多置于巨岩深壑、峡江幽谷、流瀑飞泉之中 , 而牧放的羊群、腾飞的山鸟、弥漫的烟霞 , 又无不给人以人间安然的情调 。 也因此 , 画家并不完全以水墨勾皴 , 而是通过双勾点色画出一片片生机勃发的嫩叶 , 一簇簇伸展自如的枝桠以及繁茂枝叶下粗壮苍老的树干 。
灌木|尚辉:气象恢宏的山川创造
文章图片
王世利 《夏奔湧》2013年
他画灌木丛林具有通透转折的空间透视感 , 并通过墨色融渗在灌木四周渲染出幽谷流水的雾霭 , 而山石巨岩既有小斧劈皴 , 也有勾斫苍辣的老墨 , 从而形成具有传统笔墨意蕴的现代山水画 。
山水画的现代性转型无疑以现代社会的人文情怀表达来体现对自然的认知 。
这其中既有城市化高速发展让人们产生回归自然的审美渴望 , 也有城市化的现代文明审美对山水形态的某种视觉形式的改造 , 更有人类在高度物质文明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视觉心理对自然山川的观念化、符号性的运用 。
这些时代审美的诉求都对传统文人山水画进行了自觉与不自觉的变革 。
王世利山水画的现代性特质 , 表现在与传统文人画完全不同的审美品格的追求上 , 他始终通过恢宏、雄伟、壮阔、繁茂、曲幽、深秀的山川气象来表达这个时代所凸显出来的视觉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