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牡丹小型张背后的银粉,不是空后印,也不是背胶粘连银粉

昨天有知名邮商小姐姐在微信群 , 展示即将付拍的特61牡丹小型张--状元红.大金粉 , 其背面粘有本来应该印在正面的银粉 。
牡丹|牡丹小型张背后的银粉,不是空后印,也不是背胶粘连银粉
本文图片

牡丹|牡丹小型张背后的银粉,不是空后印,也不是背胶粘连银粉
本文图片

知名小姐姐声称根据前辈分享 , 认为背面的银粉不是以前介绍的透印 , 而是“空后印”
随后 , 有网友回应说 , 不是空后印 , 而是粘印 。 其给出的理由是:
“空后印是在胶下 , 粘印下一枚是在胶上 。 ”
“印刷完上胶” 。
“背胶没有干透 , 叠放 , 背面沾上了下面一枚正面的银粉 。 也可能是保存不当 , 这个属于天然油墨范畴 , 微小瑕疵 。 ” ,
那到底是某前辈正确 , 还是网友正确呢?
不卖关子 , 先说结论 , 再给分析 。
“前辈”是错的 , 网友也不完全对 。
这个银粉不是来自空后印 , 也不是因为背胶没有干透 。 而是下一枚邮票的银粉没有干透 , 粘印到上一枚邮票的背面 。
不是上一枚背胶对下一枚银粉的主动粘连 , 而是下一枚银粉对上一枚背面的主动粘连 。
首先了解一下空后印是什么东西 , 仔细读一读下面截图:
牡丹|牡丹小型张背后的银粉,不是空后印,也不是背胶粘连银粉
本文图片

要形成空后印 , 前提条件是在一放一抽的平板印刷机上 , 人工放纸跟不上机器的运转 , 导致印版被印上了图案 , 再转移到下一批邮票背面 。
这里的关键是“一送一抽”的印刷机 。
而1964年发行的特61牡丹 , 是由1959年建成的北京邮票厂印刷 。
在新建成的北京邮票厂的印刷大厅安装有三台瑞士生产的“唯飞”轮转印刷机:
一台是单色的 , 专印一色雕刻凹版邮票;
一台是三色的 , 可印一色雕刻凹版加二色影写贩邮票;
还有一台是四色的 , 可印四色影写版邮 。
这些专为印制邮票设计的精密机器 , 自动化程度很高 , 只要在底部装上卷筒纸 , 就可以一次完成多色影写版邮票 ,以及单色雕刻凹版 , 或影写雕刻凹版的套色邮票 。
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唯飞”轮转印刷机 , 远远不是“一送一抽”的印刷机可比的 。 “唯飞”轮转印刷机的生产过程中 , 就不需要再由人工送纸 , 更不会产生纸张用完后的空印现象 。
所以 , 那位前辈并不了解中国邮票的印刷过程 , 想当然的把民国解放区邮票的空后印概念放到北京邮票厂的产品上了 。
牡丹|牡丹小型张背后的银粉,不是空后印,也不是背胶粘连银粉
本文图片

1959年建成的北京邮票厂
另外一方面 , 北京邮票厂自建厂以来 , 其邮票纸背胶的生产过程 , 早于邮票图案的印刷过程 。 这是一个常识 , 也是辨别北京邮票厂的邮票是否二胶的一个最基本方法 。
在印刷机大厅对面是刷胶间 , 那里安装着庞大的刷胶机 , 可以将煮胶、上胶、烤干 , 复卷一次完成 。 与刷胶机形成配套的有压平机和卷裁机 , 压平机用来使卷筒纸刷胶后消除胶面张力 , 使纸面平坦;卷裁机将上胶的宽幅卷筒纸裁成狭幅卷纸以便印刷 。
这段记录在《中国邮票史》上的话 , 把“上胶--压平--裁切--印刷”这一过程写的很清楚 。
所以 , 再退一步说 , 即使发现了闻所未闻的罕见的北京邮票厂邮票空后印 , 也只能是印在背胶上 , 不会是在背胶下面 。
最后再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沾了银粉 , 而没有粘牡丹图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