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荇@苏轼半夜失眠,随手写下一段话,其中三句堪称神来之笔,人人会背

文/蓝梦岛主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苏轼不仅才华盖世,而且才思敏捷,他的文章诗词,大多是灵感突现,随手写就,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痕迹,却又能妙笔生花,成就惊世佳作无数。





藻荇@苏轼半夜失眠,随手写下一段话,其中三句堪称神来之笔,人人会背
文章插图

当面对壮丽山河,苏轼脱口而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当思念远方亲人,苏轼有感而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真情错付佳人,苏轼喃喃自语:“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的大多数名篇,都是这样的乘兴之作,随意而经典,朴实却精辟。其中,《记承天寺夜游》最是把他的这种风格体现到淋漓尽致。





藻荇@苏轼半夜失眠,随手写下一段话,其中三句堪称神来之笔,人人会背
文章插图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极短的散文,创作于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三年有余,天性乐观豁达的他,虽然郁郁不得志,却在贬谪生涯中学会了苦中作乐。这段时间,是苏轼的灵感井喷期,大量惊艳佳作接连问世,其中就包括了这篇《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篇散文,实际上就是随手写下的一小段日记,语意简明,通俗易懂,无需逐字逐句翻译,也能轻易读懂,大致就是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金秋之夜,苏轼失眠睡不着,于是起身到承天寺找好友张怀民,二人在院中散步赏景。





藻荇@苏轼半夜失眠,随手写下一段话,其中三句堪称神来之笔,人人会背
文章插图

苏轼所记之事非常简单,所写之景也很普通,但所表之意却并不平凡。开篇点名时间和事件后,一句“月色入户”,用拟人化的描写体现出月光的温柔和美好——它好像一位善解人意的知己,懂得迁客游子的孤独心伤,所以主动“入户”陪伴。写景部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三句更是被奉为描写月光的神来之笔,如今人人会背。其中,并无一个“月”字,却又无处不见“月光”。“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千百年来,这是对月下树影最贴切的比喻。原本平常的月光夜色,在苏轼笔下却变得如此如诗如画,那是因为,他心中有美,眼中便尽是诗画。文章最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三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既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志趣相投和深厚友谊,又抒发了对知音难寻的无限感慨。其深层含义,不仅有对仕途受阻的悲愤,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 藻荇@苏轼半夜失眠,随手写下一段话,其中三句堪称神来之笔,人人会背】藻荇@苏轼半夜失眠,随手写下一段话,其中三句堪称神来之笔,人人会背
文章插图

苏轼被贬黄州,一腔热血遇冷,壮志未酬不能为朝廷尽忠,其内心深处固然是不甘的、抱怨的、无奈的,好在他能随遇而安,身边又有张怀民这样的好友相伴。苏轼的这篇《记承天寺夜游》,不只是对生活琐事的随手记录,也不只是对月夜风景的简单描写,寥寥数语间,有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他本人心胸宽广,境界非凡,能够发现美、感受美,绝非凡夫俗子可比。另一方面,他又对那些一心追名逐利的俗人充满鄙夷。这一褒一贬,并非苏轼自命不凡,而是他对自己遗世独立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也是后世酷爱东坡的重要原因。参考资料:《苏轼文集》、《东坡志林》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