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李白自创一个词牌,并写下一首千古名篇,奠定了他“词祖”的地位( 二 )


李白|李白自创一个词牌,并写下一首千古名篇,奠定了他“词祖”的地位
本文图片

所以在此处 , 作者写的应该不是一个人的“离情” , 而是一个群体的“离情” 。 他们当初分手的地点 , 就是在灞陵 , 那是汉文帝陵墓所在的地方 。
在此处离别 , 就更加容易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兴亡 , 以及朝代的更迭 。 可见得“离人”是因为政治的动荡 , 或者逃难 , 或者从军 , 才与秦娥分开了 。
下半阕的开头就写秦娥登上了“乐游原” , 这里想必是她和“离人”当年一起游览过的地方 。 但是作者在选择这个“乐游原”的同时 , 还点明当时正值“清秋节” 。
作者在这里除了是想用节日的热闹 , 来反衬秦娥的寂寞孤清以外 , 还在暗示着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了 。 因为“乐游原”这个地方 , 正是汉家宫殿的遗址所在 。
“离人”因为战乱与秦娥分别了 , 从柳色青青的春天出走 , 一直到遍地黄叶的“清秋节”都还没有回来 。 当初同游过的地方 , 早就已经是一片断壁残垣了 。
李白|李白自创一个词牌,并写下一首千古名篇,奠定了他“词祖”的地位
本文图片

秦娥眼欲穿地看着那片咸阳古道 , 希望可以得到哪怕是一丁点“离人”的消息 。 但是因为音书久绝 , 结果是什么消息都没有得到 , 眼前只剩下秋天的西风、落日的残照 。
西风象征着一年之末 , 残照象征着一日之末 , 最后再加上 , 距离当时已经消亡了五百多年的汉宫遗址 , 可见得最后秦娥的心中 , 到底是多么地绝望了 。
综合上面的这些分析 , 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知道 , 为什么以前的人们和现在的人们 , 对李白这首《忆秦娥·箫声咽》的解读 , 会发生一些变化 , 因为这首词其实是具有双重主题的 。
这首《忆秦娥·箫声咽》表面上是讲述了一名秦地女子 , 在“安史之乱”时与心上人分别 。 当战争结束以后 , 人们都在庆功时 , 她望穿咸阳古道 , 却见不到征人归来的绝望心情 。
不过 , 这首词更深层次的主题 , 却是在讲一个王朝 , 因政治动荡和战乱而失去了根基 , 动乱虽然已经平复了 , 但是盛世同样已经结束了 。
李白|李白自创一个词牌,并写下一首千古名篇,奠定了他“词祖”的地位
本文图片

彼时唐王朝的皇权 , 更是处于“西风残照” , 摇摇欲坠当中 , 这和已经逝去了五百年的汉家王朝是多么相似啊 , 让人不由地生出许多的感慨 。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 , “安史之乱”正是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 后来的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 同时皇帝的任命 , 有时竟还出自宦官之手 , 与汉朝有诸多的相似之处 。
关于词中的“秦娥” , 为什么是“秦娥” , 其实也是有一种说法的 。 因为在五代以后的词中 , 经常会用“秦楼”一词 , 来代指青楼等地方 。
同时 , 考虑到词所指的意象 , 在这么长时间里的演变中 , 是有一个过程的 ,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 , “秦娥”在这首词里 , 可能是指秦地“教坊”中的女子 。
唐朝的“教坊”专属于皇家 , 而唐朝都城又在长安 , 属于秦地 , 因此“秦娥”在这里是指“京师教坊中的女子” , 或者宫廷乐师 。 唐玄宗沉迷于教坊音乐 , 也正是唐朝衰落的一个诱因 。
李白|李白自创一个词牌,并写下一首千古名篇,奠定了他“词祖”的地位
本文图片

由于李白这首《忆秦娥·箫声咽》 , 没有被收录入唐代著名的民间音乐集《教坊记》中 , 所以胡适等一些人因此怀疑它不是李白的作品 , 而是后世之人托名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