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龛@除旱魃斗僵尸灭妖僧,清代侠士非比寻常的人生经历(上)( 三 )


佛龛@除旱魃斗僵尸灭妖僧,清代侠士非比寻常的人生经历(上)
文章插图

陆锟凑近查看,原来那怪浑身坚硬如铁,惟独腹下三寸,是其致命弱点,恰被陆锟“瞎猫碰死耗子”插中,才除了这个祸害。
拂晓时分,众人云集寺院,看到那怪物后无不啧啧称奇,皆夸赞陆锟天生神力、智勇双全,却不知道他成此大功其实有赖“神助”。(那条大蛇是神仙派来的?)
大伙将那怪物抬走投入柴薪堆之中再举火焚烧。尸体散发出来的臭味实再太过上头,飘出几里地远还能闻见。(真酸爽。)
刚火化完这怪物,没多久晴空一个霹雳,接着倾盆大雨、倾泻而下,田野山林有水滋润又变得碧绿青翠起来。知县也因此政绩获得升迁,兴高采烈赴任去也。
知识点
旱魃相传是古代神话传说中能够引发旱灾的怪物。在先秦至汉代,其形象以
身着青衣的天女为主。自汉中后期至明初,其形象逐渐向一种小鬼模样过渡。到了明中期以后,小鬼形象又在向僵尸形象演化。在清代,甚至发展出了“旱魃化犼(神话传说中状如犬的北方食人之兽)”之说。
如清乾隆时期的文人袁枚在其著名的志怪小说《续子不语》中就提到:“尸初变旱魃,再变即为犼。”
佛龛@除旱魃斗僵尸灭妖僧,清代侠士非比寻常的人生经历(上)
文章插图

旱魃化犼后之形象明清时期,以僵尸化为旱魃从而造成干旱的观念深入人心。由此在民间派生出“打旱骨桩”、“焚旱魃”等求雨习俗---若逢干旱时节,人们便挖开新葬墓冢,若是下葬百日却尸身不腐,即判定为“僵尸化旱魃”。处理方式为残其肢体称“打旱骨桩”、焚烧火化称“焚旱魃”。人们相信只有烧了旱魃,老天爷才会下雨,这种习俗在山东一些乡村甚至延续到上世纪六十年代。
扩展延伸
“旱魃作祟”的故事在清代志怪小说中屡见不鲜。与袁枚同时代的晚辈作家和邦额在其作品《夜谭随录》亦有类似的记载。
佛龛@除旱魃斗僵尸灭妖僧,清代侠士非比寻常的人生经历(上)
文章插图

只不过在他的故事中对付旱魃的主角并非豪勇的侠士而是一介文弱书生。降伏旱魃的法宝也不是钢刀与大蛇而是半部《周易》。但故事反派---通体长毛的旱魃,其最终下场倒同样是被丢入火堆一把烧掉,而且也发出了扑鼻的恶臭......(可谓殊途同归。)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佛龛@除旱魃斗僵尸灭妖僧,清代侠士非比寻常的人生经历(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