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戏养人” , 得先说“人养戏” 。 京剧是角儿的艺术 , 早先人们看戏 , 是冲着角儿去的 , 只要角儿好 , 不管唱什么 , 观众都认可 。 比如《贵妃醉酒》 , 剧情单薄乏味 , 也没什么积极的内涵 , 但因为是梅兰芳在演 , 所以观众就追捧 , 喜欢他的唱、他的舞 。 再如《空城计》 , 是老生的启蒙戏 , 名家演 , 普通演员也演 , 演了一百多年了 , 剧情观众都烂熟于心了 , 可还是有人看 , 这也是在看演员——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风格 , 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味道 。 这是“人养戏” 。
那么 , “戏养人”何意?就是戏太好了 , 谁唱谁红 。 最典型的当数程砚秋先生的《锁麟囊》 。 这出戏演的是富家小姐薛湘灵出嫁 , 偶遇同日出嫁的贫家女赵守贞 , 两人在春秋亭避雨相遇 , 善良的薛小姐将装满珠宝的锁麟囊赠给因没有嫁妆遭人歧视的赵守贞 。 婚后 , 薛家因水灾落难 , 薛小姐流落到赵家为奴 , 偶然发现了被赵守贞供奉着的锁麟囊 , 两人相认 , 演绎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 从情节看 , 这出戏一波三折;论内涵 , 既有劝善的朴素思想 , 更有人生起伏的生命觉悟;尤其是以喜剧收场 , 符合观众的心理期待 。 当然 , 既然是戏 , 最大的魅力还是在艺术层面:《锁麟囊》是程派艺术的集大成者 , 无论唱腔、表演、服饰 , 程派的艺术特点十分鲜明 , 且比之其他剧目 , 颇多创新之处 , 特别是唱腔 , 程先生亲自创腔编曲 , 还大胆借鉴了其他艺术门类和京剧其他流派之长 , 段段脍炙人口 。 比如“春秋亭外风雨暴”“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等唱段可谓家喻户晓 , 人人传唱 , 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 。
无论演员的名气、水准如何 , 只要是演这出戏 , 就已经先得分了 。 有位程派传人先后四次参加春晚 , 十几年里 , 演唱的竟都是《锁麟囊》的选段 。 春晚是个既风光但也有“风险”的舞台 , 这样的选择 , 演员、编导恐怕首先考虑的是稳妥吧 。 程派演员各有特点 , 之所以都能被观众认可和喜欢 , 用一位行内人的话说 , 这得感谢程先生 , 是程先生的戏编得太好了 , 腔创得太美了 , 唱得不好也没关系 , 观众还是爱听 。 这就是典型的“戏养人” 。 即便是票友 , 只要演唱《锁麟囊》 , 就已经赢得了观众的好感 , 水平高低倒在其次了 。 在一次票友大赛中 , 参加者不乏实力派名票 , 而夺冠的却是一位年轻选手 , 她参赛的唱段就是《锁麟囊》里那段幽咽婉转的“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 。 我采访她时 , 她说得很干脆 , 主要是戏好 , 至于唱 , 稍稍努点力就行了 。
【观众|戏养人】有位当红的相声演员 , 也爱唱《锁麟囊》里的几个唱段 , 尽管从专业角度看 , 他的演唱存在许多瑕疵 , 比如第一句开头的“春秋亭”三个字 , 尖团字、上口字都唱错了 , 但这个唱段的腔调太美了 , 牢牢锁住了观众的心 。 有的相声迷认为 , 这位相声演员对普及京剧作了贡献 , 我倒觉得恰恰相反 , 应该是这段戏给他的相声加了分 。 这也算“戏养人” 。 相声讲究“说学逗唱” , 演员经常学唱别的艺术形式 , 也并没有达到唱什么就普及了什么的效果 , 不信让他唱段别的试试 。
- 惠民赏戏!抢票啦!第九届丰台惠民文化消费季“丰·韵”梨园正式启动
- 王夫人$让薛姨妈一家给戏子腾房间,真的是贾母下的逐客令吗?
- 中国戏曲!承千年精粹 闻“盛世元音”中国昆曲艺术文化江川特展在闵行开幕
- 红楼梦#上海,一座“全年有戏”的城市
- 疫情$戏曲抗疫展现文艺工作者担当
- 名家$看陈永玲、张火丁两位名家的戏真享受,比靠吼、喊吸引人的强多了
- 服化道!经典仙侠小说《重紫》官宣定妆照,观众却对服化道失去了兴趣
- 婴戏图$明 万历 | 青花十六子婴戏图大盌——双圏六字楷书款
- 新作#大麦“当然有戏”发布《皮囊》《弗兰肯斯坦》《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等5部新作
- 中国音乐@加演门票半小时售出2700张!在上海,华语音乐剧市场号召力堪比引进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