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记录$“文字失语”,杀死你的表达力
不知道从啥时候起,
感觉自己没法“有文化地”说话了。
“每次想写一些东西的时候,
发现自己翻来覆去用的就是那么几个词语”——
文章插图
面对黄昏水波和鲜花交融的美景,
满肚子却搜罗不出一句能直抵心灵的赞美——
文章插图
打开微信聊天记录,
种种网络热词、缩写、
互联网黑话层出不穷,
表情包信手拈来,
遣词造句堪称印象派,
文法标点都不当回事儿。
靠着这些“喧嚣”的热词和梗,
年轻人的表达欲看似更旺盛了,
但渐渐地,
我们突然发现
日常对话中
充斥着乱七八糟的插入语和符号,
表达结构不再是一条连贯的直线,
而成了有许多分支的鱼骨形,
自己已经很难用通顺的话阐明想表达的意思,
更别说,
在真正需要逻辑完整地输出观点、
表达复杂情绪时的
词不达意、有口难言。
当代人语言趋向贫瘠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此前,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
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在豆瓣小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里,
27万名受“文字失语”困扰的网友聚集于此,
他们把这种“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的窘迫现状
称为“文字失语症”,
也就是语言表达力的下降。
文章插图
为啥我们不会讲话了?
表达力下降,
是因为现代人的“输入”不够吗?
事实上,
在信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
人们每天从互联网汲取到大量的碎片信息,
所读字数总和绝对不少,
但互联网的信息过载,
逼迫我们加大略读的比重形成浅阅读,
导致我们的思考习惯的丧失
和思维形态的退化。
同样,
人们被基于个人兴趣所构建的信息流环绕后,
会不知不觉间将自己封闭在一个“信息茧房”中,
逐渐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的同时,
也会慢慢丧失多元思考和表达创作的能力。
难以突破“自恋的同温层”汲取不同看法的我们,
语言表达方式和输出内容也变得单一起来。
文章插图
当我们使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时,
还伴随着思考、理解文字的过程,
这需要具备领悟抽象思想的能力,
讨论严肃精神问题的能力。
然而,
与过去纯文字的表述方法不同,
借助互联网,
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用缩略语、
表情包来表达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
“说话”的不是我们,
而是缩略语和表情包
在利用我们进行传播。
高度模式化的梗,
以同质化、复制化的形式传播,
让语言和文字的生命力被大大削弱,
那些看似更新迭代快、
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流行语,
不过是“新鲜出炉”的又一批陈词滥调。
在流行语的批量攻势下
我们的语言系统开始“宕机”,
失去了鉴赏文字优劣的分辨力,
更磨灭了表达自我的能力。
慢慢地,
我们对表达产生焦虑感、挫败感,
表达力的下降也扼杀了表达欲,
- 明代瓷器@鉴宝专家误判,“王刚错砸”2亿明代瓷器遭索赔,后来怎么样了?
- 老舍|“老舍京味文化节”启帷
- 京剧|拜入京剧大家张学津门下的“十三太保”都是谁?
- 扎染|大理州3人入选“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候选名单
- 世园会|门秀敏携手“中国竹园”为荷兰世园会再添中国元素
- 常家|常家三代的“冰雪之缘”:是艺术的“交织”,亦有敦煌的“韵”
- 绣虎|巧手绣虎 指尖技艺生“钱”景
- 展播|定了!阳泉66项活动!这个“两节”,约吗?
- 列子#成语“虚与委蛇”大家都能理解,“蛇”字怎么读,未必人人清楚
- 庞涓&鬼谷子善良过头少福气,熟记“两条”天规,自然会有鸿运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