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汉文帝霸陵发现背后 四代考古人的20年( 五 )


晚饭过后 , 是考古人难得的休闲时光 。 他们会三五成群地外出散步 , 绕着江村大墓和南陵走一圈 , 消消食 。 再晚一些 , 马永嬴会在会议室里给大家放电影 , 从好莱坞大片放到国产喜剧 。 朱晨露偶尔会在院子里吹笛子 , 静谧的白鹿原上 , 飘荡着悠扬的笛声 。
未解之谜
从黑陶俑被盗到正式确定霸陵 , 二十年 , 倏忽而过 。
关于霸陵的考古工作 , 其实早已开始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王学理、吴镇烽等对江村东的小型从葬坑、薄太后南陵西北的小型从葬坑进行了抢救发掘;八十年代 , 社科院考古所的刘庆柱和李毓芳 , 对西汉十一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及测量工作 , 为后续西汉帝陵考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2001年 , 不法分子在江村附近盗掘出黑陶俑 。 当时 , 焦南峰等人正在做咸阳原上的西汉帝陵的考古工作 , 随后转向霸陵 。 2006年 , 勘探发现江村大墓及其周边外藏坑、石围界等 。 由此 , 窦皇后陵与凤凰嘴、江村大墓的关系进入考古工作者的学术视野 , 开启了对文帝霸陵具体位置的讨论 。
大量关注和热度 , 来了又去 。
待媒体散去 , 马永嬴又带着考古队继续发掘、整理考古资料、协助地方政府编制保护规划 。 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字画 , 那是他大半辈子的写照:“渭水桥边春已渡 , 白鹿原上雨初晴 。 ”
再过四年 , 马永嬴就要退休了 。 二十多年来 , 心中关于霸陵困惑终于解开 , 他喃喃自语:“以后不会再弄错了 。 ”
更多人关心的是霸陵未来 。 汉文帝主墓会不会继续发掘?考古队员们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
“考古不是寻宝 , 不能见一个挖一个 , 选择挖掘的都是研究所需 。 ”焦南峰解释 , 我国的文物政策关于古代帝王陵墓原则上不允许进行发掘 。 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说 , 目前很多技术还不够完善 , 有些文物出土后 , 极容易被破坏 。 而对陵墓本身的破坏 , 是无法复原的 。
“我们把这笔财富留给后人 , 等到技术成熟、他们的研究需要时 , 再继续发掘 。 ”马永嬴说 。
保护的力量确实在增强 。 在公布霸陵的第二天 , 灞桥区公安部门就与考古队召开了联席会议 , 将设置警务室、安装摄像头、加强夜间巡逻等 , 加强田野文物的安保 。 村里的文物安全巡逻员 , 也增加了巡逻的频率和人数 。
焦南峰又回到了书堆中 , 白天 , 他看书、查阅资料、复印有用的文献;等到晚上10点 , 大家睡去 , 他才开始梳理和写作 , 直到凌晨两三点 。 关于霸陵 , 他想知道的更多 , 霸陵的门阙和寝殿尚未确定、陵邑在哪里、陪葬墓的数量和规模如何……
这位67岁的考古学家 , 研究秦汉陵墓40年 , 白发早已爬上双鬓 , 但他仍快乐得像个孩子 。 “考古是一份经常有成就感的工作 。 我们把西汉十一座帝陵都探了一遍 , 其中有9座是新发现的 , 这就是9次惊喜 。 ”
白鹿原的夜 , 很宁静 , 只有远处的狗叫声 。 考古基地的大门正对着薄太后南陵 , 月光下 , 封土的影子依稀可见 。 焦南峰书房的灯一直亮着 , 月亮悄悄爬到上空 , 照亮了院子里的石碑 , 上面刻着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题写的四个大字:“叩坤补史” 。
(采访人员 吴采倩 实习生 李欣然 孙卿悦)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