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春节大扫除:扔东西指南 2022版

作者:妍酱
春节临近,尽管疫情尚未结束,但生活总是要继续往前,该捋起袖子准备辞旧迎新的大扫除了。
这是《扔东西指南》发布的第6代版本,连我自己都没想到这份清单会有如此旺盛长情的生命力,感恩朋友们每年此时守候它的出现,这也引导着我去思考清单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2009年,山下英子老师首次出版《断舍离》,她倡导减法生活,教人们舍去不需要的东西,放下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的空间。十几年过去,“断舍离”早已超越了一本书的名字,成为都市人追求的生活方式之一。相比2009年的日本,而今人们”买“的动作突破了时空限制变得更为简单无形,丰富的物质如一张大网将每个人裹挟其中。
过去一年,我和我的团队深度参与了20多个家装项目,几乎每个家庭都被“东西太多”困扰,物质的丰裕并没有带来愉悦,而是变成沉重的负担。《扔东西指南 2022版》就是建立在这些家庭样本之上,我们通过不同家庭在装修时清点、清理、清空、重建的过程,观察那些被遗忘、被扔掉、被赠送、被保留的物品,也在其中总结出两个发现和四条建议。
学生时代$春节大扫除:扔东西指南 2022版
文章插图

1.看不见的“买”让物品库存失控现在购物实在太方便了,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愿意,都能一键下单。
过去在线下购物,通过购物袋数量、超市推车容量,对采购量会有基本概念。网上购物,买完无法马上看到东西,有时购买人和收货人甚至不是同一人,很难体察真实物品的数量,再加上总归要用的心态,尤其容易在日用消耗品上为了优惠买得更多,饮料、纸巾、日化用品、护理用品等等,都属重灾区。
电商们隔三岔五的节日促销、主播们掏家底式的直播劝买、达人们种草的美好生活……购物情绪和氛围无处不在,一键按下的瞬间多巴胺分泌也达到了峰值,至于家里是否有空间收纳,那是收到货再考虑的事,家庭物品库存失控已有普遍化趋势。
2.看见“补偿”的心理需求不可否认,买的瞬间是有愉悦感的,只是持续时间有点短暂。很多购买背后,并非是为了满足当下需求,而是存在心理补偿,以下三种情况较为普遍:
①工作压力过大,买点东西补偿自己,缓解焦虑
②成年后执着于买某类物品,弥补幼年时的缺憾
③没有时间陪伴父母或者孩子,用物质弥补缺位
物欲起念的时候,不妨想一想,是已经活成了这个样子,还是为了塑造想象中的那个自己?
学生时代$春节大扫除:扔东西指南 2022版
文章插图

1.摊开所有物品“看见”它的存在仅仅一个普通厨房就有200-300件物品,如果不全部摊开,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拥有多少。春节大扫除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动员全家上阵,体力脑力并举。
在摊开的过程中,除了能够让自己及家人清楚家中物品库存,也有机会思考购买背后几分是欲望几分是真实需求。
2.体验“空”的力量要强调的是,我并不倡导空无一物的生活,但我们可以体验一下,如果衣柜里、书柜里只装真正需要、真正喜欢的物品,是一种什么感受。
我曾帮一些屋主做过测试,从数百件衣物里挑出一个月的搭配,把它们用专门的衣柜来收纳,在一个月里,让这个衣柜保持八分满的状态。实验证明,生活非但不受任何影响,反而提高了效率,提升了愉悦度,拿起任何一件衣物都是自己喜欢的,不用站在衣柜前纠结到底穿什么。
如果你有空间条件,我会建议你借着春节大扫除尝试一下。如果家里实在腾不开地儿,也可以借助外部服务,比如很多城市已有迷你仓服务,一个月租金两三百,把不需要又无法舍弃的物品暂时移到外部仓库,感受一下“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