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到底有何问题,为何欧阳修认为有语病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出名以后,历来就有人怀疑诗中的“夜半钟声”并非是真实的场景,而是张继自己虚构出来的一个场景。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这就等于是指责张继,“为赋新辞强说愁”。
【 钟声$“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到底有何问题,为何欧阳修认为有语病】
文章插图
总而言之,欧阳修就是认为张继捏造了一个事实,哪有寺庙会在半夜打钟呢?不过他的这种说法,遭到了陆游、叶梦得、计有功等多人的反驳。
这些人纷纷表示,唐朝确有寺庙在晚上敲钟,是欧阳修自己见识少,不知道而已。那么,这个“夜半”到底是几点钟呢?如今的人都说:夜半三更。那就是指晚上23点至凌晨1点之间了。
一、“半夜”的来历
“半夜”这个词,是中国古代“分段记时”的专用名词。现在的人经常爱说“三更半夜”,就是指的它了。而“三更半夜”是一个成语,它的典故出自《宋史·赵昌言传》。
书中提到,宋太宗时期的董严、陈象舆二人。他们两位志趣相投,经常聚在一起聊天,一聊就聊到半夜。于是当时流行说:陈三更,董半夜。
不过,“半夜”这个词最早出现却不是在宋朝,而是在秦汉时期。
文章插图
古代中国有两种纪时方式,一种就是分段起名纪时,另一种是用天干地支来纪时。其中分段记时,在不同的时期里面,用来标记时间的名词有很大不同。
比如在一份出土的秦朝竹简上,一天被分成了二十八段,其中接近半夜的名称分别是“夜三分之一”、“夜未半”、“夜半”、“夜过半”。
另外一些竹简上有了“半夜”,但是同时又有“夜中”、“中夜”、“夜过半”、“过半夜”等等相近的词汇。现代的人,基本上搞不清楚它们的区别。
学者按照古人纪时的“五分法”,将一夜分为五鼓,五除以二,本当是2.5,但是中国古代没有小数,于是就把三更定为了“半夜”。
而“半夜”对应干支纪时法,属于“子夜”时段,即如今的夜晚23点至次日凌晨1点间。如今的人晚上23点大多已经睡觉,而古代人因为没有电,所以入睡时间更早。
文章插图
很难想象寒山寺的和尚,为什么会在大家睡梦正酣的情况下,吃饱了“半夜”跑出去敲钟。这件事的确显得有点蹊跷,难怪欧阳修不相信了。
不过反对欧阳修的人,举出来的例子也很有说服力。比如《庚溪诗话》的作者陈岩肖就举了白居易写“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以及温庭筠的“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
这就说明,唐代的确有人夜半敲钟,书生们还会听着窗外的钟声来计算学习的时间。
二、宋代寺庙为何不半夜敲钟
为什么唐代有寺庙会在半夜里敲钟,为什么到宋代,这些寺庙就不怎么敲钟了呢?其实,这是因为唐代崇佛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宋代的皇帝明显信奉道教。
在普通人的眼里,唐朝的国教也是道教,并且李渊的家族还是认了道教始祖老子当自己的祖先的。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中国的道士居住的地方可以叫某某宫。
文章插图
- 新时代!百优实事|“书香华能 为爱朗读”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项目
- 春满乾坤福满门&潍城区“新春送万福 文化惠千家”活动如火如荼开展
- 民俗文化@助力“双减” 丰富寒假托管服务内容 宁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甬感受浓浓年味
- |舊藏和田玉籽料“五鼠运财转心珮”
- 陈圆圆#陈圆圆墓地终于大白天下,为何考古专家们却集体沉默了
- 西南商报#《孟姜女》升级回归迎新春 虎年来绵阳方特过“华彩中国年”
- 主战坦克@拥军爱国氛围浓!第二届“中国梦·强军梦”观后感征集活动圆满落幕
-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现场烙画送“福禄”
- 音乐会!上海交响乐团走进“五大新城”,上演“G60上海松江迎春音乐会”
- 孔繁森$泰安春节“云展播”2月1日上线,汇聚全省精品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