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馅@古诗词中的蒜酪体、酸馅气、蔬笋气,是什么意思

前言古人评诗词,常说某某有酸馅气、蔬笋气,又有蒜酪体之说,听着好像都不是什么好词。
那么这三个评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酸馅气与蔬笋气【 酸馅@古诗词中的蒜酪体、酸馅气、蔬笋气,是什么意思】宋朝叶梦得《石林诗话》中说到:
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气。往往反拾掇模仿士大夫所残弃,又自作一种体,格律尤凡俗,世谓之酸馅气。
子瞻赠惠通诗云:“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尝语人曰:颇解蔬笋语否?为无酸馅气也,闻者无不皆笑。
苏轼评价惠通的诗,说你的诗中没有蔬笋气(即酸馅气),比一般的僧人作诗要好得多。
叶梦得没有展示什么样的诗有酸馅气。在清人陈衍《元诗纪事》中,提到元朝诗僧明本(1263—1323)的一首《九字梅花咏》:
昨夜西风吹折千林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
野桥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
半枯半活几个擫蓓蕾,欲开未开数点含香苞。
纵使画工奇妙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
有人评价说,这首诗的后四句有“斋饭酸馅气”:
池南唐文荐锜谓余曰:「此诗不佳,影不可言敲。又后四句有斋饭酸馅气。」《元诗纪事》
和尚们的斋饭为素食,如酸馅蔬笋等,因此有人评价诗中有僧人特别的腔调和习气为酸馅气。
酸馅@古诗词中的蒜酪体、酸馅气、蔬笋气,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什么样的诗没有酸馅气呢?明朝才子杨慎评价唐朝诗僧皎然时说:
“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无酸馅气,佳甚。 《升庵诗话·僧皎然》
沈瘦东(1888-1970年) 在其《瓶粟斋诗话》中,列举了不少明朝末期诗僧苍雪禅师的作品,称其诗"无酸馅气":
明末多诗妓,亦多诗僧,苍雪、雪崤其尤著者。近读苍雪《南来堂集》,摘其名隽之句。
"潮来天地涧,浪打树根空"、"月随秋水上,人共夜潮归"、"花发千峰外,莺啼二月时"、........."诗在竹舆人背上,家浮烟艇钓丝间"、"千峰月色随人好,三月流光似水忙"、"春深湖水连天碧,人静寒山片石凉"、"薰风不见吹人醉,春雪无声到地消",
以上诸联,皆东坡所谓"无酸馅气"者。
从诗句中,看不到僧人的影子,如同一个普通文人的作品,即无无酸馅气。
酸馅@古诗词中的蒜酪体、酸馅气、蔬笋气,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二、大蒜与咖啡多年以前,南方人某脱口秀演员开玩笑说,自己是喝咖啡的,不像北方的相声演员是吃大蒜的。
在宋词与元曲中,有所谓的蒜酪体。蒜和酪是北方民族经常食用之物,评价某人作品是蒜酪体,有鄙视对方作品俚俗、粗俗的意思。
明人蒋一葵的 《尧山堂外纪》中记载:
康伯可在翰苑日,尝重九遇雨,奉敕撰词,伯可口占《望江南》一阕进云:“
重阳日,阴雨四郊垂。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脐。
直浸到东篱。茱萸胖,菊蕊湿滋滋。
落帽孟嘉寻箬笠,休官陶令觅蓑衣。两个一身泥。”
盖蒜酪体也。上览之大笑。
赵构听到这首词后,开怀大笑。之所以说蒜酪体,是因为词中的语言过于俚俗,有点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时所说的话。例如结尾的“两个一身泥”。
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却说,康与之不会写这么俗的语言 :
与之自语人云,末句或传‘两个一身泥’,非也 。
我们今天看到这个《望江南· 重九遇雨》版本是这样的,:
重阳日,四面雨垂垂。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路上水平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