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 。犹言下迁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汉书·周昌传》: “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 。”宋·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 。谓贬秩为左迁 , 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 。”后世沿用之 。扩展资料:释义:左zuǒ:(1) 面向南时,东的一边,与“右”相对:~手 。~方 。~右 。~膀右臂 。(2) 地理上指东方:山~ 。江~ 。(3) 指政治思想上进步或超过现实条件许可的过头思想和行动:~派 。~翼 。~倾 。(4) 斜,偏,差错:~脾气 。~嗓子 。(5) 降低官职:~迁 。(6) 古同“佐”,佐证 。(7) 姓 。迁(迁)qiān:(1)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 。~移 。~徙 。(2) 变动 , 转变:变~ 。~就(改变自己的意见 , 凑合别人) 。~延(拖延) 。~怒 。事过境~ 。(3) 贬谪,放逐:~谪(贬官远地) 。~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4) 古代称调动官职 , 一般指升职:升~ 。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什么意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赏析】
王昌龄和李白都是唐时著名的诗人,两人是很要好的朋友 。李白写这首诗的缘由,从诗题可以直接知道:李白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谪(左迁)到荒远的龙标去的消息,遥对着朋友所在的方向,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
一二句写景叙事 。在扬花落尽、子规悲啼的暮春时节,忽然听到好友远贬龙标的消息,这于作者无异晴天霹雳 。在这时节,作者眼前飘舞的只是零落的扬花,耳边听到的只是子规的悲啼 。“扬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五溪” , 本已是极偏远的地区;而“龙标” , 却还在更荒僻的远方……这种种的愁情离绪叠加在作者心头 , 更加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
三四句借景抒情 。“我”要将自己的这一片忧愁之心托寄给明月,让它陪伴着好友一直跟随到夜郎西 。在这里,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
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 , 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左迁什么意思“左迁”的意思是: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原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注释】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 , 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 , 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作者】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ń袼拇ń停┤?。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意思是啥?

文章插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 , 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 , 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县尉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 , 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 , 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闻王昌龄①左迁②龙标③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④落尽子规⑤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⑥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古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全诗意思一、意思: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原文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扩展资料鉴赏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 , 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树上柳絮早已飘走,杜鹃鸟儿在不住地啼叫,
听说你遭贬职了 , 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贵州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名句的赏析是什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 ,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
尤其“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两句传为绝唱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主旨句及赏析主旨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 , 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千古名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因生活小节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渲染出感伤的氛围,将这种感情赋予明月,使之人格化,表达作者对朋友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思念、关切、担忧之意.
赏昕《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名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 。其中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赏析:这两个诗句中有三层意思 ,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 , 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 , 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 , 富于同情的知心人 , 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

文章插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1、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 , 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2、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 , 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3、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 , 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4、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 , 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 , 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 , 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5、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君”字一作“风” 。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 , 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 , 值得细细玩味 。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 , 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 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6、借明月以抒发了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 。鲍照诗:“三五二八时 , 千里与君同 。”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 。”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 。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7、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 , 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8、中国古诗的体裁至唐代而大备 。作为一代宗匠的李白,无论对于哪种体裁,用起来无不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不过其中尤以歌行和七绝的精湛成就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在李白集中,题材是怀人赠别而体裁又是七绝的多达数十首,但绝无一首构思或表现方法雷同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用“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用“比”,“孤帆远影碧空?。そ旒柿鳌保ā痘坪茁ニ兔虾迫恢懔辍罚┰⑶橛诰?nbsp;,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衡卿》)情景交融 。9、不管用哪种手法,都能真切而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使人回味无穷;而本篇则以想象的驰骋和构思的别致在同类诗篇中独具一格 。诗人匠心独运和技巧之娴熟,于此也可窥见一斑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意思

文章插图
一、意思:在杨花落完 , 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原文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扩展资料鉴赏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 , 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 , 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意思

文章插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诗的意思是: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 。我把对朋友关心、担忧的情绪寄托给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吧 。原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于天宝八年,也就是公元749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城的位置上 , 也就在南京做县丞,被贬为湖南龙标县尉,所以题目中叫“左迁龙标” 。听到好朋友被贬的消息之后,李白就写下这首千古名作 。诗歌一开头便选取了两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事物,描绘出南国暮春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着起首的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名题目,有为下面两句抒情张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像,以奇特的想象编织一个朦胧的意境,通过对景物的表写 , 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解释诗题的含义

文章插图
王昌龄是唐代诗人,左迁即贬官 , 降职 。龙标为古地名,唐朝置县,属巫洲 , 治所在今湖南怀化黔阳县 。诗题意思是诗人听闻好友王昌龄被贬去龙标是写下这首诗作为好友的寄托慰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 , 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翻译这是李白写的一首诗 , 翻译诗文要结合原诗进行,故先附录原诗 。
1、原诗内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
2、①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
②注释:
(1)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阂蛔鳌把镏莼洹?。
(2)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
(3)与:给 。
(4)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
3、写作背景: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
4、赏析: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 , 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 , 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读了这两句诗 , 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 。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 , 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君”字一作“风” 。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 。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 ,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 , 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
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 。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 , 含君千里光 。”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 。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 , 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文详细诗意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 , 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结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 , 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 , 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 , 别无它法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意

文章插图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随风 一作:随君)注释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 , 今湖南省黔阳县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 , 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阂蛔鳌把镏莼洹?。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与:给 。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 , 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扩展资料:鉴赏《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 , 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 , 从远道寄给他 , 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 , 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 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
谁知道<<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意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原文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 , 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 , 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意

文章插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意: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 , 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 , 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扩展资料: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 , 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这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 , 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起首二句看似平淡 , 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 , 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意思

文章插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解释全诗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 , 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 , 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 , 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的 全诗意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
作者:李白
扬州花落子规啼2,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
树上杨花落?。?
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
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表达对友人的安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诗是什么?

文章插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如下: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 , 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赏析: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意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ń袼拇ń停┤?。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 , 轻财好施 。
〖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 , 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 , 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 ,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
子规:即杜鹃鸟 。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
听说你遭贬了 , 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结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 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 , 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 , 而悲痛之意自见 。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 , 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 , 随风飘到龙标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
〖特色〗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
〖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练习〗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 , 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2拟人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 , 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
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 , 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 , 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 , 而悲痛之意自现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意思是:听闻王昌龄被降职为龙标尉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赏析: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 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 , 表示惊惜 。“过五溪” , 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 , 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怎么翻译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子规有什么用意
- 点名阅读答案_送张四王昌龄阅读答案首句中哪个词语点名了季节
- 王昌龄最有名的诗 王昌龄最有名的诗介绍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