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蝶恋花

赏析一下王国维的《蝶恋花》此词主要是说别后重逢的悲情 。上阕怜花伤春其实都是在悲己伤人,下阕追忆旧时欢娱 , 感慨光阴飞逝,青春老去 。词中的重逢其实相当于一个导线 , 重逢引出的感情是作者对年华故去的悲戚 。
一句说世间都知离别是痛苦使人感伤的,却不料别后重逢时,光景也如此的凄清(似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味道 , 不过杜甫的主要是为岁月蹉跎而伤感,这里则主要是为年华老去和壮时不相见而悲) 。接下来说两人在花底沉默,在诗词里,野游观花常用来描写少年时节,写在花底沉默,表达了对青春和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而下面立刻用一句明是写景的话一语双关地点明了而今的景况,也说出了作者内心的感伤 。“莫”应该是通“暮”吧,暮的本字其实就是莫,莫是“日”落入林间的意思 。再下来写灯下长谈,不提 。最后一句用十分直白的语言点出主题 。“最是人间留不住”,是什么呢——是青春 。容颜老去,青春不再,人生大悲即如是 。最后说一下用“辞”这个字,如果说花辞树是平常的拟人的话,那朱颜“辞”镜实在给人以惊喜,让人不但联想到词人对镜的景象,而且能够感受到作者那种青春如一旧友向自己告别的感觉,非常生动 。神似电影中的蒙太奇效果,一霎尘烟四起,先前的红颜少年,转瞬间就成了白首翁妪 。漫长的人生,就这样完成(凝固)于霎那之间!不管是楼头寂寞之人,还是路上奔忙的行人,无一例外 。
一声轻轻的叹息,结束了沉重的抒情 。旁观者在洞察人生本质的同时,不得不委身无聊的琐事与烦恼;以人最自然的同情承受人之命运 。
王国维深受西方哲学影响,深思苦想该如何安排人之自身 。天地之大,终究找不到他容身之地,如他的《点绛唇》所说“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 。他曾费劲心力去挣脱这痛苦的压迫 , 最终还是无处可逃 , 自沉于水 。一代哲人 , 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一生 。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 。(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 , 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 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
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
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词牌始于宋 。双片共六十字,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 。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蝶恋花》——王国维 赏析【诗词注释】1、王国维,一八七七年至一九二七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礼堂 , 又号永观,晚号观堂 。浙江海宁人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杰出文艺理论家 。著有《人间词话》等 , 著作等身 。2、沧浪亭位于苏州 。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诗人苏舜钦流寓吴中,购得园址,傍水构亭名“沧浪”,作《沧浪亭记》 。自号“沧浪翁” 。【赏析品茗】这首词是王国维早期的代表作之一,是作者在清朝光绪末年任教于苏州师范学堂时所作 。上阕写得是作者在沧浪亭外独步时所见到的地上夜景,下阕写得是天空中的夜色 。上下两阕联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写出了夜色的可爱与美丽 。苏州师范与沧浪亭一路相隔 。沧浪亭秀美的景色是作者早已熟知的 , 在月色中诗人禁不住又漫步来到这园林胜地 。“独”字写出了诗人对沧浪亭由衷的喜爱和自己与众不同的月夜赏景的审美 。王国维在苏州师范教习期间,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课程,并不为时人所重 。但王国维先生在讲授中收获颇多 , 后来,他把自己在《教育世界》上发表的文章结集为《静庵文集》 。或许,这个“独”字就是诗人当时心境的写照吧!沧浪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而这高雅的情趣正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是相通的 。月光下,沧浪亭曲折的回廊石栏包裹在层层杨柳之中 。那千万枝条正鹅黄嫩绿展现开来 , 在微微月光的笼罩下,形成一片朦胧的雾气 。这是一副多么美丽的月下柔柳图!下阕写自己回到了苏州师范学堂内 。随着时光的流转,天上的云已经飘去,而稀稀落落的星星还在天空闪烁 , 并没有随着流云的消失而隐去 。夜空是多么宁静而美丽 。于是,作者不由想起自己日日闭置小窗之中埋头苦读,岂不白白耽误了对这如水夜色的欣赏!诗人禁不住感慨:人间的夜色还是如此的美妙!在优美夜色描绘的同时,我们感觉诗人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也蕴涵在其中了 。如“独”字所体现出的人生追求;云消失而星星仍高悬天空的人生感怀 。当然,这些都是见仁见智的体悟了 。也大概正因如此,所以樊志厚在《观堂长短句序》中这样评价王国维先生的作品:“往复幽咽,动摇人心,快而能沈,直而能曲,不屑屑於言词之末,而名句间出,往往度越前人 。至其言近而指远,意决而辞婉,自永叔以后,殆未有工如君者也” 。【实战演练】1、诗人写了沧浪亭秀美的月色 。请结合文中诗句,分析本文所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2、本诗上下阕是如何分别表现沧浪亭夜色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参考答案】1、本文描绘的初春的景色 。从“曲曲垂杨树”可以看出是春天 , 而“鹅黄千万缕”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幼鹅黄嫩的颜色比作新柳,给人以清新的春天的气息 。2、上阕描绘了月色景物中的朦胧美 , 下阕云去星在的宁静美 。表现了诗人对这夜色的喜爱和内心的宁静 。

王国维的《蝶恋花》赏析!急这首词,乍看起来,也是写的愁思妇 。词中的诸多意象,朱楼、阑干、倚楼人、路上行人,等等,看似与伤春悲秋之作非常相似 。但是王国维的词,似曾相识的地方,常常也是出人意料的地方 。
向来伤春悲秋之作,都会花费很多的笔墨在春色或秋色的描写上 。所谓即景抒情是也 。但是这首词,首先是季节色彩非常模糊 , 很难断定词中人所处的季节 。其次,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的身份也非常模糊 。
首先是“百尺朱楼临大道”这一句 。著名的《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一首,开篇亦是如此写法,那是抒情主人公眼中所见之景;秦观的《水龙吟》开篇亦云“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那是痴情的抒情主人公臆想中的景象,总之,都有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在 。而王国维这一句,单独来看亦可作如此想,但是下一句的“楼外轻雷,不问昏和晓”,似乎应该是楼中人的口气 。再下来,“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又分明有一个人在看这独倚阑干之人,而且不是一霎的注视,而是长时间的观注,才能说所谓“数尽” 。
其次 , 这里的时间也非常模糊 。上阕所写之事,应该发生在某一日 。但是下阕,“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 神似电影中的蒙太奇效果 , 一霎尘烟四起,先前的红颜少年 , 转瞬间就成了白首翁妪 。漫长的人生,就这样完成(凝固)于霎那之间!不管是楼头寂寞之人,还是路上奔忙的行人,无一例外 。
最让人费解的,是词的结尾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前面浓墨重彩所描写的一切 , 全都放置一边 , 关心起眼前的风,即将到来的雨 。一声轻轻的叹息,结束了沉重的抒情 。这句话的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更是费猜疑 。若非楼上人,则是旁观者在洞察人生本质的同时,不得不委身无聊的琐事与烦恼;若是楼头人,则是以人最自然的同情承受人之命运 。
王国维深受西方哲学影响 , 深思苦想该如何安排人之自身 。天地之大 , 终究找不到他容身之地 , 如他的《点绛唇》所说“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 。他曾费劲心力去挣脱这痛苦的压迫 , 最终还是无处可逃 , 自沉于水 。一代哲人,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一生 。叹!

求王国维的《蝶恋花》 翻译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问昏和晓 。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薄晚西风吹雨到 , 明朝又是伤流潦 。
——王国维《蝶恋花》 诗词最好不要翻译,如果全部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把其中的美感破坏了 , 建议改为赏析这首词 , 乍看起来,也是写的愁思妇 。词中的诸多意象 , 朱楼、阑干、倚楼人、路上行人,等等,看似与伤春悲秋之作非常相似 。但是王国维的词,似曾相识的地方,常常也是出人意料的地方 。
向来伤春悲秋之作 , 都会花费很多的笔墨在春色或秋色的描写上 。所谓即景抒情是也 。但是这首词,首先是季节色彩非常模糊,很难断定词中人所处的季节 。其次 , 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的身份也非常模糊 。
首先是“百尺朱楼临大道”这一句 。著名的《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一首,开篇亦是如此写法,那是抒情主人公眼中所见之景;秦观的《水龙吟》开篇亦云“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那是痴情的抒情主人公臆想中的景象,总之,都有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在 。而王国维这一句,单独来看亦可作如此想,但是下一句的“楼外轻雷 , 不问昏和晓”,似乎应该是楼中人的口气 。再下来,“独倚阑干人窈窕 , 闲中数尽行人小”,又分明有一个人在看这独倚阑干之人,而且不是一霎的注视,而是长时间的观注,才能说所谓“数尽” 。
其次,这里的时间也非常模糊 。上阕所写之事 , 应该发生在某一日 。但是下阕,“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神似电影中的蒙太奇效果,一霎尘烟四起,先前的红颜少年 , 转瞬间就成了白首翁妪 。漫长的人生,就这样完成(凝固)于霎那之间!不管是楼头寂寞之人 , 还是路上奔忙的行人,无一例外 。
最让人费解的,是词的结尾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前面浓墨重彩所描写的一切,全都放置一边,关心起眼前的风,即将到来的雨 。一声轻轻的叹息,结束了沉重的抒情 。这句话的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更是费猜疑 。若非楼上人,则是旁观者在洞察人生本质的同时 , 不得不委身无聊的琐事与烦恼;若是楼头人,则是以人最自然的同情承受人之命运 。
王国维深受西方哲学影响,深思苦想该如何安排人之自身 。天地之大,终究找不到他容身之地,如他的《点绛唇》所说“厚地高天 , 侧身颇觉平生左” 。他曾费劲心力去挣脱这痛苦的压迫,最终还是无处可逃,自沉于水 。一代哲人,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一生 。叹!

《蝶恋花》王国维的六首各是什么意思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 。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
蝶恋花·春景
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
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 , 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
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 。(春天还会到来的)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 。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 , 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 。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 , 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

怎样赏析王国维的《蝶恋花》这首词,乍看起来,也是写的愁思妇 。词中的诸多意象,朱楼、阑干、倚楼人、路上行人,等等,看似与伤春悲秋之作非常相似 。但是王国维的词,似曾相识的地方,常常也是出人意料的地方 。
此词主要是说别后重逢的悲情 。上阕怜花伤春其实都是在悲己伤人 , 下阕追忆旧时欢娱,感慨光阴飞逝,青春老去 。词中的重逢其实相当于一个导线,重逢引出的感情是作者对年华故去的悲戚 。
一句说世间都知离别是痛苦使人感伤的,却不料别后重逢时,光景也如此的凄清(似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味道,不过杜甫的主要是为岁月蹉跎而伤感,这里则主要是为年华老去和壮时不相见而悲) 。接下来说两人在花底沉默 , 在诗词里 , 野游观花常用来描写少年时节,写在花底沉默,表达了对青春和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而下面立刻用一句明是写景的话一语双关地点明了而今的景况,也说出了作者内心的感伤 。“莫”应该是通“暮”吧,暮的本字其实就是莫,莫是“日”落入林间的意思 。再下来写灯下长谈,不提 。最后一句用十分直白的语言点出主题 。“最是人间留不住”,是什么呢——是青春 。容颜老去,青春不再,人生大悲即如是 。最后说一下用“辞”这个字 , 如果说花辞树是平常的拟人的话,那朱颜“辞”镜实在给人以惊喜,让人不但联想到词人对镜的景象,而且能够感受到作者那种青春如一旧友向自己告别的感觉,非常生动 。神似电影中的蒙太奇效果,一霎尘烟四起 , 先前的红颜少年,转瞬间就成了白首翁妪 。漫长的人生 , 就这样完成(凝固)于霎那之间!不管是楼头寂寞之人,还是路上奔忙的行人,无一例外 。
一声轻轻的叹息,结束了沉重的抒情 。旁观者在洞察人生本质的同时,不得不委身无聊的琐事与烦恼;以人最自然的同情承受人之命运 。
王国维深受西方哲学影响 , 深思苦想该如何安排人之自身 。天地之大 , 终究找不到他容身之地 , 如他的《点绛唇》所说“厚地高天 , 侧身颇觉平生左” 。他曾费劲心力去挣脱这痛苦的压迫,最终还是无处可逃,自沉于水 。一代哲人,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一生 。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 。(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 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
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
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词牌始于宋 。双片共六十字,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 , 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 。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

怎样赏析王国维的《蝶恋花》求大神帮助详情请直接来问我!

鉴赏 王国维 《蝶恋花》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蝶恋花-王国维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一句从字面意思来看 , 是说:人逐渐老去,照镜子的时候已找不到年轻时候的“朱颜”(指脸庞);花谢了,纷纷从树枝上掉落下来,这些(现象)才最最是人世间所不可挽回的自然规律的表现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岁月蹉跎催人老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

王国维作词喜欢引用前人的诗作名句 。其中“朱颜辞镜花辞树”正是出自五代时期南唐词人冯延巳的《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

王国维蝶恋花翻译行遍天涯,看尽人情 。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飘零 。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 , 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 。
想在这萤萤孤灯下细诉相思,新人如玉好,旧人无奈向谁边?早知道这世间美丽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只余空枝残干,显我孤清 。

帮忙翻译并赏析下王国维的《蝶恋花》,谢谢王国维《蝶恋花》晓拂在贴《人间词话》,俺这里也来敲敲边鼓,以壮声势 。王国维大概是最后一位写得一手好词的词话作者,看他的《人间词话》,就不免要想到他的《人间词》 。兄弟这里张贴几首,诸位不妨对照着读读 。好在静安先生身体力行《人间词话》倡导的原则 -- 不写长调不用替代不引典故,贴起来倒也简单,几乎不用加注释 。《人间词话》说欧阳修一辈子都在学冯延巳的“尊前百计得春归 , 莫为伤春眉黛促①”,静安先生则好像学的是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②” 。上次贴的一首蝶恋花,末二句都有“思量”一词,下面又是一个例子:王国维蝶恋花袅袅鞭丝冲落絮,归去临春,试问春何许?小阁重帘天易暮 , 隔帘阵阵飞红雨 。刻意伤春谁与诉 , 闷拥罗衾,动作经旬度 。已恨年华留不?。?争知恨里年华去!鞭子懒洋洋地随风摇荡,作者不策马而任其徐行,可见心情不佳 。正是暮春天气,回到家来,不忍再看一路所见的蒙蒙飞絮 , 把帘子拉下 , 遮得密密实实 。不说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黄昏,却问是不是因为拉下了帘子,光线昏暗,所以天才黑得快?把那种站在帘前,要作点什么事挽留时光的急迫心情,写的入木三分 。但是又有什么用呢?所看见的,只是日间的飘絮和风,已转为傍晚的摧花悲风 。而且这股伤春之情,即使是自己家里,也是连个倾诉的人都没有 。只能像这十几天(暮春一般是指三月中旬后的十余天)来惯作的那样,抱着被子发闷 。突然心中一惊,年华不正在怨惜年华逝去的怨惜中逝去吗?古人伤春,有见到落花而伤的,静安先生却是在帘幕重垂、天光难进的小阁之中;古人也有闷睡而伤的,那是因为今夜雨横风狂,明朝绿肥红瘦,静安先生却是在一个晴夜;古人也有在晴夜闷睡而伤的,那是因为妻妾千里,羁旅孤单 , 静安先生却是回到了自己家里!还要伤春,还有什么因缘?矛头只能转向自己了 。责怪自己帘子下得太早;责怪自己想不开,怨惜年华逝去又何益于逝去的年华?但是作者又无法自拔,要不,早就不让鞭丝袅袅而是快马加鞭干正事去了 。曾有大师级人物将王国维的词一句句与前人对照,说他的词尽是古人面目,没有自己的东西 。这大概是皮相之论 。就说这首蝶恋花吧,除了最后二句,看似词意平平,说的也只是伤春,前人写过成百上千;但是细细嚼来,静安先生一不怨天、二不怨时、更不怨女人,最后二句说得人没有出路,只能反求诸己,向自己的心灵深处去寻找解脱,这种反思的境界,前人词中 , 实不多见 。静安先生不是没有自己的东西,问题是他的东西不在语言而在境界,这境界又写得太精致,有太多的“刻意”为之的悲剧人生 。作者“刻意”伤春 , 又“刻意”写词,末二句确实玄妙,但读来总感到有斧凿之迹,这类句子写多了,也给人以公式化的感觉 。抄一段《庄子·刻意》里的文字作结吧:“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 , 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 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① 冯延巳,《玉楼春》(“芳菲次第长相续”) 。② 欧阳修 , 《踏莎行》(“侯馆梅残”) 。

王国维的《蝶恋花》蝶恋花满地霜花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王国维(1877—1927),一代国学大师,他著有《人间词话》、《人间词》,其核心理论是“境界说”,他认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手稿》第三十五则) 。这首《蝶恋花》是《人间词》中一首抒写人间离别之苦的词作,就王国维所提出的“境界说”而言,它的确是一首成功之作 。

《蝶恋花》的原文和译文柳永的还是毛主席的还是苏轼还是欧阳修还是晏殊
的?

蝶恋花①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②
罗幕轻寒,③
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 , 
斜光到晓穿朱户 。④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⑤
山长水阔知何处 。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 , 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
昨夜西风惨烈 , 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 , 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
疑难点注释: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 ,  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 , 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 , 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有《珠玉词》 。②槛:栏杆 。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⑤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赏析点拨:
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 , 细致入微,感人至深 。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 , 正是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 。“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似乎是写燕子由于罗幕轻寒而离去 , 实则写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燕子双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 。作者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乃是情理中 。
下片写登楼望远 。“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 。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 , 人何以堪!“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 。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中之第一境界 , 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 ,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赏析】
这是深闺佳人的伤春词 。作者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 。不写佳人先写佳人居处 。三迭“深”字,则佳人禁锢高门,内外隔绝、闺房寂落之况,可以想见 。树多雾浓、帘幕严密,愈见其深 。“章台路”当指伊人“游冶处”,望而不见正由宅深楼高而来 。可知物质环境之华贵,终难弥补感情世界之凄清 。望所欢而不见,感青春之难留,佳人眼中之景,不免变得暗淡萧索 。感花摇落而有泪,含泪而问花,花乱落而不语 。伤花实则自伤,佳人与落花同一命运 。是花是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 含蕴最为深沉 。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 , 意境浑融,语言清丽,尤其是最后两句,向为词评家所赞誉 。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 ,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 , 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到一起来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事情写景,感情真挚 。尤其是词的最后两句 , 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求之古今人词中 , 曾不多见” 。

王国维《蝶恋花》译文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朝代:清代
作者:王国维
原文: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 , 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离别 。
译文
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 。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 。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 。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 。
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 。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 。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 。来去匆匆 , 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无常 。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在人间最令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
注释
①霜华,此指严霜 。因其每呈结晶状 , 故云 。张祜《旅次上饶溪》:“秋竹静霜华 。”
②阳关 , 指《阳关三叠》曲 。为古代送别的曲调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谱入乐府,即以诗中“渭城”或“阳关”名曲 。
③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其死若休 。”老庄学说认为人生世事虚幻无定 , 故云 。
④耽(dān):指沉溺、迷恋;也有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 。

王国维--蝶恋花 全诗解释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问昏和晓 。独倚阑干人窈窕 , 闲中数尽行人小 。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
——王国维《蝶恋花》诗词最好不要翻译,如果全部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把其中的美感破坏了 , 建议改为赏析这首词,乍看起来,也是写的愁思妇 。词中的诸多意象,朱楼、阑干、倚楼人、路上行人 , 等等,看似与伤春悲秋之作非常相似 。但是王国维的词,似曾相识的地方 , 常常也是出人意料的地方 。
向来伤春悲秋之作,都会花费很多的笔墨在春色或秋色的描写上 。所谓即景抒情是也 。但是这首词,首先是季节色彩非常模糊 , 很难断定词中人所处的季节 。其次,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的身份也非常模糊 。
首先是“百尺朱楼临大道”这一句 。著名的《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一首,开篇亦是如此写法,那是抒情主人公眼中所见之景;秦观的《水龙吟》开篇亦云“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 那是痴情的抒情主人公臆想中的景象,总之,都有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在 。而王国维这一句 , 单独来看亦可作如此想,但是下一句的“楼外轻雷,不问昏和晓”,似乎应该是楼中人的口气 。再下来,“独倚阑干人窈窕 , 闲中数尽行人小”,又分明有一个人在看这独倚阑干之人,而且不是一霎的注视 , 而是长时间的观注 , 才能说所谓“数尽” 。
其次,这里的时间也非常模糊 。上阕所写之事,应该发生在某一日 。但是下阕 ,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 神似电影中的蒙太奇效果,一霎尘烟四起,先前的红颜少年 , 转瞬间就成了白首翁妪 。漫长的人生,就这样完成(凝固)于霎那之间!不管是楼头寂寞之人,还是路上奔忙的行人 , 无一例外 。
最让人费解的,是词的结尾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前面浓墨重彩所描写的一切 , 全都放置一边,关心起眼前的风,即将到来的雨 。一声轻轻的叹息 , 结束了沉重的抒情 。这句话的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更是费猜疑 。若非楼上人,则是旁观者在洞察人生本质的同时,不得不委身无聊的琐事与烦恼;若是楼头人 , 则是以人最自然的同情承受人之命运 。
王国维深受西方哲学影响,深思苦想该如何安排人之自身 。天地之大,终究找不到他容身之地 , 如他的《点绛唇》所说“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 。他曾费劲心力去挣脱这痛苦的压迫,最终还是无处可逃 , 自沉于水 。一代哲人,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一生 。叹!

蝶恋花王国维翻译表现手法“阅尽天涯离别苦”,开篇即直陈久别给人带来的苦楚 。离别诚然是痛苦的,在词人眼里,连相逢也是苦楚的,时间无情,荡去了容颜,一分重逢之欢难抵十分久别之苦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说“一切少男少女皆将如扫烟筒者同归于灰烬” , 这正是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之深意 。
上片“阅尽”三句写天涯离别之苦,不抵时光流逝之悲 。加倍写来,意尤深厚 。“花底”二句中“无一语”,益觉悲凉 。春暮,日暮,象征着情人们年华迟暮 。作者以花喻人 。“零落花如许”的“花”字,当即暗喻妻子 。“零落”的是她的青春 , 她的美丽 。这些年来,词人忍受了多少离别的煎熬,如今兴冲冲归来,不意却是如此境况,愧、悔、爱、怜齐集心头 , 真是离别苦,相见更苦 。最妙的是“花底相看无一语”之句 。这里的“花”无疑指庭院中的花树,花底看“花”,花面交映,真是浑然一体 。大自然的“花”与人间的“花”一样,在这暮春时节,都开始走向“零落” 。这其实是在暗喻零落的是他们的青春 。
下片“待把”三句更着力写迟暮的悲感 。当日的别离,辜负了大好芳春,这千丝万缕的怨恨是无法消除的 。“最是”二句中“辞镜”二字新,有点铁成金之妙 。两“辞”字重用亦佳 。在词的下片作者把时间推向了夜晚,把地点推向了闺房,“花底”变成“灯下” 。夫妻款款细语,互相诉说着多年来的别情 。这短暂的良宵,短暂的欢会,能抵消那么多的相思之苦吗?纵使无穷的“旧恨”从此都烟消云散,都能够化作“新欢”,但令人十分无可奈何的是,青春已经逝去,朱颜已经暗淡,正如窗外的一树花影,也正在悄悄地凋零 。“最是人间留不住”一句,写得十分惨痛 。莫氏于两年后病逝,果真没有“留住”,这一句竟成为不幸而言中的恶谶 。[5]
这首词一改前人写重逢之喜,而抒重逢之苦,富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通篇写花即写人,上下片都有透过一层的转笔 。但上片明用“不道”字面,下片却是暗转 , 匠心独运,甚是高妙

王国维三境界的三首诗的全文及解释 , 谢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 , 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 , 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喝酒的这个境界 , 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 , 酒气略微上升阶段 。此时,欢者更欢 , 愁者愈愁,不过 , 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 。灌水的这个阶段是 , 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 , 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 , 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 , 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 , 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 。然而 , 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 , 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 , 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 。那么喝酒的这个境界则是酒至酣处,心雄万丈、脸飞红霞 。此阶段,飞觞杯交,颐指气使,最来“感觉”的时候 , 嘴上豪言壮语:“干了!酒个嘛,水个嘛,喝个嘛,醉个嘛,倒个嘛,睡个嘛,干!”,“人生难得几回醉”,“人生几个秋 , 不醉不罢休”什么什么的,反正是狂语迭出,唾飞沫溅,一付一醉方休之气势 。灌水到这个阶段,“雏鸟”羽翼渐丰,铁喙坚硬,已进化成“鹰隼”级别了,打字飞快,论坛、聊天室也论“混”了个“脸熟”了,静时也还如处子,“指点江山 , 激扬文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模样;动时则如脱兔,呀、哈、呵、吗、拉、吓,招式齐出,胡搅乱打,三峡决堤,水漫金山,一副“如欲平治天下 ,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架势 。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 。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 , 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 , 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 , 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 。那么,喝酒的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那时的酒,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不在是酒,而在一种“精神”了,长歌当哭,狂醉似醒,繁华销尽 , 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 , 曹操的“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这些精华,都出自这一境界 。
原文: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蝶恋花的全诗五代·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宋·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宋·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欧阳修《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晏几道《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宋·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宋·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宋·贺铸《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
宋·辛弃疾《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宋·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米芾《蝶恋花·千古涟漪清绝地》[3]
宋·王诜《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清·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清·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你说的是谁的

欧阳修的<<蝶恋花>>的全诗意思是什么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玉勒雕鞍游冶处 , 楼高不见章台路 。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
泪眼问花花不语 , 乱红飞过秋千去 。
蝶恋花

欧阳修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 , 何事年年有?独
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

蝶恋花

欧阳修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 。
百草千花寒食路 , 香车系在谁家树 。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
蝶恋花

欧阳修


面旋落花风荡漾 ,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
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
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花灯,夜夜空相向 。
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

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
红蜡枝头双燕?。鸬都舨食氏饲?。
旋暖金炉薰蕙藻 。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
绣被五更春睡好 , 罗帏不觉纱窗晓 。
蝶恋花

欧阳修


面旋落花风荡漾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
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
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 , 夜夜空相向 。
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犁花上 。

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后醒来,柳絮飞撩乱 。
心事一春犹未见,红英落尽青苔院 。
百尺朱楼闲倚遍 , 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 。
羌管不须吹别怨,无肠更为新声断 。
蝶恋花

欧阳修


欲过清明烟雨细 。小槛临窗,点点残花坠 。
梁燕语多惊晓睡,银屏一半堆香被 。
新风风光如旧风,所恨征轮,渐渐迢递 。
纵有远情难写寄,保妨解有相思泪 。

蝶恋花

欧阳修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
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
独倚阑干心绪乱 , 芳草芊绵 , 尚忆江南岸 。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

那一首啊

怎么赏析《蝶恋花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品评】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

晏殊《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见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 , 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 , 广远中有蕴涵 。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 , 刻画痕迹较显 , 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

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 , 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 , 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 , 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
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 , 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 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

来的 。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 , 纯用白描 。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 。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
在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

蝶恋花·春景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

蝶恋花·春景
春日将?。倩ǖ蛄? ,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
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 。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
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 。(春天还会到来的)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 , 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 , 行人惘然若失 。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
作品赏析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 , 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 。他的婉约词同样有劲气流动,不同于花间词的软弱 。词中包蕴的意趣亦为词家推重 。《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 。正所谓“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这是人生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还有人评价它富有“禅趣”,那阻隔有情与无情沟通的,不仅仅是绿水环绕的围墙,而更是人们的“心墙” 。作者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仍“多情”地追求理想,执着人生,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 。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 。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
“花褪残红青杏?。嘧臃墒?,绿水人家绕 。”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残红”,是说红花已所剩无几 。着一“褪”字就深了一层,不但花少,且已褪色,感伤之情更浓 。睹暮春景色,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 。不过一般人写伤春意绪,总会把那种凄迷寥落之感表达到极致 。苏轼则更多了一些旷达 。有繁华就有衰落,有凋谢就有新生 。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
接着 , 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转向不远处更加开阔的地方 。只见燕子掠着水面低飞,绿水环绕着人家的墙院 。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春意未尽的乡村图景 。飞动的燕子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绿水人家”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并为后文“墙里佳人”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绿水人家绕”一句中的“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 。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 , 因而显得没有着落 。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 。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 , 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
“柳绵”,即柳絮 。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 。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 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 。即便如此 , 这两句还是蕴含着许多辛酸和悲哀 。据《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记载:“子瞻在惠州 , 与朝云闲坐 。时青女(霜神)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 , 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 。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 。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联系当时苏轼的遭遇,是颇耐人思索的 。苏轼一生漂泊,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 。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 。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 。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 。
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 。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 。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 , “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 。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 。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 。不过,在这无语之中 , 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 , 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 , 而行人已渐渐走远 。总之 , 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 。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认为是行人心存爱慕之情,而佳人却根本不知 。行人的“有情”遭遇佳人的“无情”,心中无可奈何,故十分烦恼 。这俨然是一个单相思式的喜剧 。倘若这是作者目睹他人的遭遇,或许可以说是借爱情来写人生普遍存在的这样一种矛盾 。但词中“行人”更接近作者自己的写照,其中“情”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绝不仅限于爱情 。作者饱经沧桑,有惜春迟暮之情,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 , 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 。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

如何赏析欧阳修的《蝶恋花》?几处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蝶恋花欧阳修
欧阳修这首词从女性的角度借寒食、清明人们外出踏春来抒发女子对远行人的思念
远行人仍无归来的消息,像浮云一样没有音信,而时间已到了暮春,这像秋天一样能引起人的伤感,春光将逝 , 人也在思念中渐渐老去 。又到清明 , 又逢踏春 , 姹紫嫣红的一路上,驾起香车,却已经没有了可以停留的地方,正如孤寂的心找不到依托,只有随着远行人的脚步高高低低 。含着泪水倚在楼上,看着成对的燕子飞回,频频低声私语:“在陌上,我们还会相逢么?”殷殷地期盼着,望穿秋水 。我的心就像漫天飘飞的柳絮,无法找到落脚的地方 。思念的感情搅乱了心中的一池春水,即使潸然入梦 , 也寻不到你的踪迹 。
欧阳修以女性口吻描写相思情,在愁思易生的几种情境(年关、元宵、清明、中秋、重阳,还有秋风、夜雨、落花)之一的清明,用“春将暮”、“泪眼倚楼”、“双燕”等情景 , 细腻地刻画出一个望眼欲穿的哀婉凄美形象
“蝶恋花”这个词牌也很有意思,我知道这只是用来规定词的格式,但要是把它的字面意思放在词中,则又是一种味道 。彩蝶绕着花依依不舍,双双燕子在呢喃,旁边却是一个无心理妆、盼心上人归来的女子 , 强烈的对比,更能让人产生悲情
说到这 , 我觉得古时的中国女子真是让人怜惜 , 一旦她们的心系在某个人身上,不管是丈夫、情侣或甚至像杜丽娘之于柳梦梅,都会付出全部的感情,被爱情烧灼 。于是就有了重生的杜丽娘,垂泪的林妹妹以及真实社会中众多在殷切期盼中等待一生的女子们 。这种感情让人感动又让人叹息 。而众多的护花人却总是“忘了归来”,总让他们的花朵自开自落,自赏自怜 。
我不知道欧阳修写这首词时是不是也有人像词中女子那样远远地爱着他而受爱煎熬 , 但他能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切动人,我喜欢 。

在晏殊的蝶恋花中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是什么?他的借用效果怎样?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 
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见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作品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足见此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 , 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 , 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 , 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 , 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 , 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离恨” , 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 , 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 , 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 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 。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 , 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 。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 , 这里指题的诗笺;尺素,指书信 。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

王国维的蝶恋花名句《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年代: 近代 作者: 王国维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 。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老 。
一霎车尘生树杪 , 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

《蝶恋花·窗外绿阴添几许》
年代: 近代 作者: 王国维
窗外绿阴添几许?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 。老尽莺雏无一语,飞来衔得樱桃去 。
坐看面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自是思量渠不与,人间总被思量误 。

《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
年代: 近代 作者: 王国维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 。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 , 欲赠浑无语 。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

《蝶恋花·袅袅鞭丝冲落絮》
年代: 近代 作者: 王国维
袅袅鞭丝冲落絮,归去临春,试问春何许?小阁重帘天易暮,隔帘阵阵飞红雨 。
刻意伤春谁与诉,闷拥罗衾,动作经旬度 。已恨年华留不?。蘩锬昊ィ?br>
《蝶恋花·谁道江南秋已尽》
年代: 近代 作者: 王国维
谁道江南秋已?。チщ?nbsp;, 尚弄鹅黄影 。落日疏林光炯炯,不辞立尽西楼暝 。
万点栖鸦浑未定,潋滟金波,又幂青松顶 。何处江南无此景,只愁没个闲人领 。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年代: 近代 作者: 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 , 绿窗春与天俱暮 。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

蝶恋花 王国维的写作背景 具体一点1905年春末夏初,词人返回海宁家中,与妻子莫氏相聚,作此词 。词人1896年与莫氏结婚,两年后告别妻子,先后漂泊于上海、日本、南通、苏州,结婚十年间,于莫氏聚少离多,故有“阅尽天涯离别苦”的慨叹 。“苦”到深处 , “恨”到极致,自是“相看无一语”、“旧恨千千缕” 。词人推己及人 , 由眼前之恨总结出人间永恒之痛:“最是人间留不?。煅沾蔷祷ù鞘?。”

最是人间留不?。?朱颜辞镜花辞树 。出处是?原诗是什么?

王国维蝶恋花

文章插图

这两句出自近代词人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原文: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 , 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译文:行遍天涯,看尽人情 。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飘零 。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 , 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 。想在这萤萤孤灯下细诉相思,新人如玉好,旧人无奈向谁边?早知道这世间美丽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 , 只余空枝残干 , 显我孤清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词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与莫氏结婚,两年后告别妻子,先后漂泊于上海、日本、南通、苏州,结婚十年间,与莫氏聚少离多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天,长期奔走在外的词人回到家乡海宁 。才惊觉久未见面的妻子莫氏已经容颜憔悴,那模样与他记忆中的天差地别 。莫氏的苍老,一方面与时光蹉跎有关 , 另一方面也因她体弱多病,又操劳家事有关 。看着容颜老去的妻子 , 敏感多情的王国维心中十分凄楚 。这首词,或许就是此时而作 。名家点评近代诗评家陈邦炎《论静安词》:离别是一个悲剧,归来还是一个悲剧 。静安词的悲剧色彩之特别浓厚,正表现在这些地方 。他笔下的人间悲剧,不是一时、一地的,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延绵相续、重重叠叠的 。在静安眼中 , 人生的苦海 , 从时、空两方面看都是无边无际、没有尽头的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朱歧祥《选评七》:此言人生最不可掌握的生命 。人间的分离,无论是生命的自然终结,抑或是客观环境的阻碍,都构成永恒的苦恼 。
王国维的蝶恋花这首词逐句解释下,是在什么情境下写的?阅尽天涯离别苦 。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 。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 。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

行遍天涯,看尽人情 。想不到重回故地时 , 故人已如花飘零 。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 , 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 。
想在这萤萤孤灯下细诉相思,新人如玉好,旧人无奈向谁边?早知道这世间美丽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只余空枝残干,显我孤清 。

王国维的《蝶恋花》行遍天涯,看尽人情 。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飘零 。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 。想在这萤萤孤灯下细诉相思,新人如玉好,旧人无奈向谁边?早知道这世间美丽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只余空枝残干,显我孤清 。

王国维有多少《蝶恋花》【王国维蝶恋花】
月到东南秋正半 。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 。谁起水精帘下看 。风前隐隐闻箫管 。
凉露湿衣风拂面 。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 。苑柳宫槐浑一片 。长门西去昭阳殿 。


窗外绿阴添几许?
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 。
老尽莺雏无一语,飞来衔得樱桃去 。
坐看面梁双燕乳 。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
自是思量渠不与,人间总被思量误 。


百尺朱楼临大道 。
楼外轻雷,不问昏和晓 。
独倚阑于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
一霎车尘生树杪 。
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离别 。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 , 绿窗春与天俱暮 。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朱颜辞镜花辞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