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何楷书字体到了隋唐得以定型且不再演进:成也雕版,败也雕版( 二 )


如此一来,由于雕版印刷术的“打压”,楷书字体到了唐代晚期,基本上就完成了演进的历史使命,而不再向前发展。自那时以来一直到今天,我们使用的楷书字体,一直就是唐代楷书的基本字形结构和用笔。而唐楷又直接来源于隋楷。
佛教!为何楷书字体到了隋唐得以定型且不再演进:成也雕版,败也雕版
文章插图

在唐代碑刻楷书中,从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开始,就已经有意强调横画的起笔和收笔动作。后续颜真卿《多宝塔碑》以及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的横画运笔,也都有意这样做。有关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在敦煌藏经洞唐人写经墨迹中看得出来。
唐楷故意强调起笔和收笔动作,这样做的时代背景是:这样做更容易让镌刻者(刻工)以标准方式来完成字形的镌刻。而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兴起,人们需要有标准化笔画的“字样”。换句话说,这些起笔和收笔,完全也是为了适应雕版印刷术兴起而进行的“加码”。
佛教!为何楷书字体到了隋唐得以定型且不再演进:成也雕版,败也雕版
文章插图

到了宋代,虽然已经有了升级版的活字印刷术,但当时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的兴盛,使得大量需要工整抄写的活动已不复存在。在黄庭坚的手札中,就曾提及要将自己的书籍“刻成大字本”之事。
宋代以来,使用雕版技术刻书的活动和规模一直在扩大,官方和民间都在从事刻书活动。在这种广泛的市场需求中,刻书者只需要将唐楷的字体改造成标准的刻字字体,就能满足刻书的需求。即使你创造出新的楷书字体,书商也根本不会使用。如果书商使用你创造出的楷书新字体,等于增加了他的书籍生产制作成本。
【 佛教!为何楷书字体到了隋唐得以定型且不再演进:成也雕版,败也雕版】佛教!为何楷书字体到了隋唐得以定型且不再演进:成也雕版,败也雕版
文章插图

没有这种市场需求,书法家对于新字体的创造,自然也就失去了“开发动力”。所以并不是宋代以后书法家的楷书创造力下降了,而是市场不再需要或者不再欢迎新的楷书字体。
从这个角度上讲,隋唐楷书字体的规整化和定型化,正可谓“成也雕版,败也雕版”。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