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陀@天下武功出少林,可少林武功出自谁?不是达摩,而是禅武双修的他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南北朝时期的崇佛之风遍及各地,形成了相当稳固的以经营土地为中心的寺院经济,这为寺院僧人开展习武活动奠定了基础。
1、邺下僧人习武风气南北朝时期,佛教势力狂热发展,在历史上达到巅峰状态。由于统治阶级向寺院投入巨额的财物,加之寺僧们拥有大量的土地进行自我垦植,寺院经济生活得以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佛教宗派,同时也促进了寺院僧人习武活动的开展。凡遁入寺院为僧者,可不充军、不交租、逃避劳役,故天下愈乱,而出家者愈众。很多人纷纷出家为僧,其中也包括有许多身怀武技的修行者。
跋陀@天下武功出少林,可少林武功出自谁?不是达摩,而是禅武双修的他
文章插图
寺院僧人习武,并不符合佛教本身所规定的宗旨教义。佛教追求成佛作祖,自度度人,而寺院武功是以健身自卫、护寺护法为根本目的,僧人习武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才得以在佛教寺院中拥有合理的生存空间。
北魏到北齐时期,邺下(今河北临漳一带)寺院是目前我国历史上最早可考的出现有大量武僧进行习武活动的佛教寺院。稠禅师就是邺下寺院一位“拳捷骁武”的著名武僧,也是嵩山少林寺建寺后的第一个武僧。
2、稠禅师其人 稠禅师(470-560),又称僧稠,俗姓孙,邺人,郡望昌黎。
稠禅师自幼习武,武功精绝,禅学出众,后来成为一位“禅武”双修的大德高僧,是我国佛教发展史上早期被称为“国师”的著名人物之一。
张鹫《朝野金载》卷二载:
“北齐稠禅师,邺人也,幼落发为沙弥,时辈甚众,每休暇,常角力腾趋为戏。”
跋陀@天下武功出少林,可少林武功出自谁?不是达摩,而是禅武双修的他
文章插图
这是指北齐时期的著名高僧稠禅师在他幼年就落发为沙弥,而并非是说稠禅师在“北齐”时才入寺开始习武。稠禅师“筋骨强劲”,言其能:
“横踏壁行,自西向东凡数百步,又跃首至于梁数四,乃引重千钧,其拳捷骁武劲。先轻侮者俯伏流汗,莫敢仰视,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林虑山,在今河南安阳西部山区林州境内)。
【 跋陀@天下武功出少林,可少林武功出自谁?不是达摩,而是禅武双修的他】张鹫的《朝野金载》为唐人笔记史料,对稠禅师武功的记述虽有玄秘之处,但绝不会毫无根据地凭空而写,它反映了后人对稠禅师武功的崇拜和信奉。稠禅师幼时的生活是在邺城度过的。位于邺下之地的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南25公里处的小南海石窟,是北齐时稠禅师的门徒邺下灵山寺的方法师等为其所建,故又称“北齐石窟”。
北齐石窟的中窟内北壁至今还保留镌刻有“稠禅师线雕像”,并在稠禅师像傍刻有“比丘僧稠供养”的题字,石窟题记称其是“刊此岩窟,仿像真容”而刻。
在石窟的前壁为纪念稠禅师还题刻有《方法师镂石班经记》,这是石刻题记中对稠禅师最早的记载,而此石刻题记是与稠禅师同时期人所记,所以它有较高的可信度。
跋陀@天下武功出少林,可少林武功出自谁?不是达摩,而是禅武双修的他
文章插图
据清代著名学者和方志专家武虚谷《安阳县金石录》卷二载:
北齐“方法师镂石班经记,存八分书乾明元年在善应村洹水北崖上……北齐凿窟造像之始起天保元年,考后唐重修古定晋禅院千佛邑碑引《集异记》云:魏时有大业僧,凭户岩边有大稠树,木坚枝密,其僧将法衣往树欲挂其间,忽尔开而集之,俨然掩合神力……即此碑称中国师大德者也,稠禅师生地即近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