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新年俗登场,浓浓的亲情“虎虎”的年

春节|新年俗登场,浓浓的亲情“虎虎”的年
本文图片

春节|新年俗登场,浓浓的亲情“虎虎”的年
本文图片

春节已近 , 年味在酝酿 。
春节 , 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 。 春节 , 透出的是浓浓的亲情、浓浓的年味 。 穿新衣戴新帽 , 挂灯笼贴春联 , 除夕的年夜饭端上桌 , 腾腾热气氤氲出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
疫情防控 , 见“屏”如面 , 鞭炮禁燃 , 新年俗登场 , 催生出新的过年形态 , 呈现出新年新气象 。 虎虎生威的虎年春节依旧红红火火 , 年味依旧醇香浓烈 。
在传统中寻找逝去的年味
“年味 , 即是年俗的味道 , 约定俗成 。 过年是传统 , 年味也该从传统中寻找 , 找回浓浓的年味重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 ”菏泽市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菏泽开发区作家协会主席张文艳说 , 她多年来致力于菏泽本土文化、民俗的研究和发掘 , 1月27日 , 腊月二十五 , 采访人员对她进行了采访 。
“单纯的过年 , 不过是个辞旧迎新的时间节点 。 而过年的习俗却饱含着中国人祭祀、团圆、祈福、喜庆等各种各样的寓意 。 ”张文艳回忆说 , “小时候在老家 , 奶奶说一入腊月就是年 , 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 。 说是‘腊八、祭灶、年下来到’ , 而那期盼中的‘年’ , 来得却很慢很慢 。 ”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 。 在老辈人的记忆里 , 菏泽人腊八便吹响了过年“集结号” 。 从腊八到正月十五 , 甚至到二月二 , 菏泽人的年就像房檐上的冰挂 , 哩哩啦啦不断茬 。 根据传统习俗 , 从腊八开始 , 家庭主妇开始忙年 , 一切祭祀活动也按部就班地展开了 , 一些不尊不敬、易亵渎祖宗和神灵的话语便不能说了 。 在采访人员的童年记忆中 , 年馍裂了 , 不能说“裂”要说“笑”了 。 饺子煮破了 , 不能说“破”要说“开花”了 。
在张文艳看来 , “祭灶”是个重大的时间节点 。 “农历二十三 , 跟着奶奶‘祭灶’ 。 奶奶先带着孙子孙女们取来高粱秆 , 将高粱秆的皮和瓤分离 , 用皮做骨架 , 用瓤插接起马的形状 , 说是为老灶爷做的马 。 ”张文艳回忆 , “晚饭后 , 在厨房里为灶王爷摆上供品 , 口里念叨着‘上天言好事 , 下界保平安’ , 供上‘祭灶糖’ 。 ”这样做的目的 , 是让一家之主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听的话 , 请灶王爷“二十三日走 , 初一五更来” , 然后“回宫降吉祥” 。
一夜连双岁 , 五更分二天
“齐备了不?”“忙啥样了?”除夕这一天 , 菏泽人的问候语不约而同地从传统的“吃了不”或洋气的“你好”改变节奏 , 言语之间 , 年到了 。
而根据老皇历 , 除夕有时候赶在大年二十九 , 有时候赶在大年三十 。 贴春联是除夕当天的“重头戏” , 至于时间 , 在菏泽不同地区有早有晚 , 有早饭后的有午饭后的 。
“按照菏泽人的传统 , 贴上春联就不能再登门要账了 。 ”除了张贴春联、贴窗花 , 除夕另外一项重要仪式便是请祖宗回家过年 。 或兄弟或父子 , 带上纸钱到故去老人的坟墓前焚烧 , 便预示着请祖宗回家过年了 。
一年一度的团圆饭 , 多数菏泽人安排在除夕中午 , 也有安排在晚上的 。 按照传统习惯 , 家庭成员无论在不在家 , 都要遵循“一人一座”的传统 。 “我娘说 , 除夕煮好的饺子要先给‘近门家’送去 , 每家一碗 , 相互送 , 这一顿饭全家人聚在一起团圆 , 却可以吃到好多人家的饺子 。 ”张文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