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丑书与正书的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今天我们单独来谈一谈楷书,自汉朝以来,由于纸的发明,原先写在竹简或者木片上的隶书逐渐式微,楷书逐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由于楷书工整清楚,行文规范,字形优美,后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官方文字。那么在官方的主流文字之中,隶书为什么会被楷书所取代呢?我们这里要谈一下隶书的缺点以及楷书的优点:
楷书&丑书与正书的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文章插图

颜楷
第一,书写速度。崔瑗在他的《草书势》中谈到,“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意思是隶书写起来很慢,不容易,而草书(指的是章草)写起来既简便又省时省力,何必拘泥于隶书的形式呢?这是隶书最初被抛弃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隶书虽然工整,但笔画要求较多,写起来费时费力,很不容易,相比章草而言,缺点明显。
楷书&丑书与正书的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文章插图

隶书
第二、识别效率。如果说单指速度,那草书速度肯定比隶书快多了,但是又出现一个新问题,也就是草书的识别性较低,一般熟悉的人可能会认识绝大部分,但是不熟悉的人识别起来就比较难了,于是后人又在草书的基础上发明了楷书,既保留了书写的速度问题,更大大加强了识别效率。因此,隶书的地位至此逐渐被楷书和其他字体所侵蚀。
楷书&丑书与正书的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文章插图

章草
第三、新书风确立。在魏晋以前,虽然草书和楷书以及行书均有所发展,但是在当时还不正规。两晋时期,新书风的流行,为其他各种书体取重了合法的地位。据《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篇记载,两晋时期,隶书仍有发展,就当时碑帖来看,以隶书居多。但是到南北朝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被楷书所取代,南北朝的碑志普遍采用楷书了。
楷书&丑书与正书的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文章插图

卫夫人楷书
第四、楷祖出现。东汉建安年间,钟繇给曹操上书《贺捷表》就采用了正书,也就是楷书,可见,楷书已经被默认为一种官方字体的选择了。我们今天所普遍认同的楷书之祖为钟繇,但是其也学习了卫氏的书风,也就是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
那么,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后世各种楷书发展的思想和特点:
楷书&丑书与正书的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文章插图

一、钟繇的楷书。
钟繇的楷书传自卫氏,脱胎自隶书,融合了章草的笔画特点。可以说,钟遥在创立楷书之初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一是书写流畅速度快;二是取法隶书识别性高;三是整合章草字形优美。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不建议大家学习钟楷,因为毕竟钟楷在刚刚创立之初,虽然优美,其在书法史上的意义更大于字体本身的意义。作为一种隶书向楷书转变的过程中,钟楷的成就显然是巨大的,也可以从中体会到隶书和章草的影子。我们学习书法讲究“取法乎上”而不是“取法乎早”,做为研究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当然很有意义,但是对于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显然意义并不是太大。
楷书&丑书与正书的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文章插图

钟繇
二、王羲之楷书。
王羲之作为书圣,不仅在书法的造诣上达到了历史性高度,在书法的思想上也具有很强烈的指导意义。我们截取王羲之《书论》中的一段话来看看: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攲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蝌蚪;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必注意详雅起发,绵密疏阔相间。意思是:书法,贵在平正安稳。首先要会用笔,有偃有仰,有攲有侧有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大凡写一字,或类似篆籀,或类似鹄头;或有如散隶,或近似八分;或者如虫食木叶,或者如水中蝌蚪;或者如壮士佩剑一样雄健有力,或者如妇女一样婉媚纤丽。书写要先构筑筋力,然后才可装束,必须注意安详温雅,疏容相间。